经济下行,普通人消费降级,真越来越猛了

01 口红效应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今年旅游和演唱会的火爆程度简直可以用“狂潮”来形容。

这种现象背后的推手,其实就是所谓的“口红效应”。

经济下行,普通人消费降级,真越来越猛了 行业新闻 第1张

大家意识到即使倾尽所有积蓄,再加上三十年的辛勤工作,也难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或者承担起养育孩子的重担时,他们自然而然地放弃了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

转而开始寻求那些成本较低的慰藉,比如美食、旅行、音乐会等。

经济失去了活力,经济寒冬的影响从市场末端逐步向上游扩散。

需求端的萎靡不振导致供给端的收缩,供给端的萎缩又进一步推高了失业率,降低了就业率。

每个人都变得小心翼翼,不敢轻易消费,货币流通受阻,整个经济就像是一潭死水。

更令人尴尬的是,资本的外流和经济的下行,而居民的负债率已经接近极限(高房价严重削弱了经济的活力)...

很多人也在这场经济寒冬里面自动的,无意识地消费降级。

02 消费降级的大多数

网络上有个问题:“你是如何证明自己消费降级的?”

网友回复揭秘了大众生活真相:

“星巴克38元的拿铁,我得掂量掂量,那可是能买一箱牛奶的价钱。”

“瑞幸9.9元的咖啡,解渴?别逗了,还不如2块钱的农夫山泉。”

“2块钱的矿泉水,我都觉得奢侈,还是自家烧的白开水实在。”

“15的奶茶变成了10个鸡蛋、1斤肉、一条鲈鱼、5斤米、12个芒果,两个火龙果”

“昨天太困了,已经喝了一杯咖啡了,可是下午还想喝,去便利店的时候,一瓶雀巢十块,还没有无糖的。转身去拿了一瓶康师傅的无糖茉莉花茶,只要一半的价钱,也就是五块钱,这算不算是一种消费降级了呢?”

工资不见涨,物价却像打了鸡血一样,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我们家也不例外。

03 看看我们家这两年的消费情况

一、一年多不买新衣服了

过去我对新衣服的追求就像追星族对偶像的狂热,每个季节不换几件新装,就感觉自己out了。

但自从消费降级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的衣橱就再也没有新成员加入。

当我决定给生活做做减法,我不禁高呼:极简的感觉真好。

我开始像侦探一样审视自己的衣橱,每一件衣服都像是失散多年的老友,等待着重逢。

原来这些旧衣服,只要换个搭配,就能焕发新生。这种穿衣哲学,不仅让我的钱包鼓了不少,也让我对每一件衣物都充满了敬意。

我还成了二手市场的常客。只要有耐心,总能淘到几件让人眼前一亮的好货。

消费降级于我,不是生活质量的打折,而是对物品价值的重新认识。

我的生活方式不仅发生了改变,生活态度更是有了升华。

二、清理了微信自动扣款的APP

芒果TV、腾讯视频、唯品会的自动续费都关了,知乎、微信读书的会员我都关了, 就看电子书。

三、厨艺渐长

最近发现自己在厨房里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自己动手做饭,不仅吃得更健康,而且还能节省一大笔开销。

每当我在菜市挑选新鲜食材,回家用心烹饪,那份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外卖无法比拟的。

不断尝试和实践,我的厨艺有了进步,从简单的家常菜到复杂的特色菜,都能信手拈来。

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找到了一种既经济又健康的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让我在面对经济压力时,更加从容不迫。

四、开始租房子住了

家里有套精心装修的房子,现在租给了别人,每个月的租金收入刚好可以抵扣房贷,经济上轻松了不少。

而我自己则选择了租房子住,虽然空间可能没有以前宽敞,但生活成本的降低让我有了更多的余地去应对日常开销。

开始享受这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用更少的资源去创造更多的幸福感。

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我学会了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财务和生活。

尾声: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消费降级,这并不全是坏事:

它让我们从冲动消费的泥潭中挣脱出来,开始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

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清醒和理智。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开始了省钱大作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