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人员透露:今明两年,最好不要随便存定期,有3个原因很扎心
中国是全球银行产业最繁荣的国家,中国人也是全球最喜欢存钱的民族。
但是银行专业工作人员却透露出隐秘消息,告诫各位储户在今明两年最好不要进行定期的储存,3个原因十分扎心!
那么银行工作人员为何要对于储户做出如此反常的告诫,这预示着未来中国银行业何种发展方向?
除了将闲钱存进银行之外,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有哪些比较可靠的闲钱处理方式呢?
一、中国银行业的繁荣景象
中国银行业绝对是世界上最繁荣的银行产业,也是全世界最赚钱的银行产业。
按照2023年《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累计超过14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榜单,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我国连续5年位列财富榜单500强企业之首,显示出中国企业的旺盛活力。
而在全球500强企业中,银行企业占据42个席位,是全部品类中占比最大的行业。
其中中国累计有超过9家银行进入世界500强榜单,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进入前一百名。
分别位列二十八位、二十九位、三十二位以及四十九位。
而且中国还是全球存款余额最多的国家。
目前我国所有银行,累计存款余额超越300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占据一半之多,我国储户存款余额总数为145万亿元。
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也就是每个人都拥有大约10万元的存款。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着超过250万亿元的贷款余额,这些数据无一不体现出中国银行产业的繁荣。
我国银行业之所以如此繁荣,与中国人喜欢将闲钱存在银行中吃利息有着直接联系。
而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存钱的原因,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便是中国人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喜欢囤积资产。
不论是古代的农户存粮,还是现如今的储户存钱,“手有余粮,万事不慌!”
我国储户喜欢存钱的第二个原因,则是由于中国目前发展的局限性导致。
由于我国还处在发展中社会,社会福利制度并不健全,因此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那么便需要利用储蓄来度过危机。
再者,我国股市、理财产品等产业发展时间较短,普通人也并没有理财观念。
因此对于有闲钱的人来说,与其选择风险性、回报率更高的股市、期货,更愿意选择银行储蓄这种稳妥的理财方式。
而且现如今受到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行,大量行业经历寒冬,无数人下岗失业。
因此储蓄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中国银行储蓄总值更是创造新高。
但就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银行从业人员却不建议储户进行定期存款,那么这是为何?
银行工作人员反常表现背后,显露出何种深层逻辑,对于普通人储蓄带来何种启示呢?
二、银行不建议定期存款的三个原因
1、不具性价比
尽管疫情经济下行,银行储户客户迎来增长,对于银行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对于我国经济的回暖却并不是好消息。
受到疫情导致经济下行的影响,受损最严重的当属中国制造业。过去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制造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各国认识到本国完整工业链的重要性,纷纷采取制造业回流,无疑导致中国商品全球销售量的下滑!
而为了扭转经济发展颓势,从而促进制造业回暖,我国试图通过促进消费的方式,依靠内需对于商品市场中冗余的商品进行消化。
但是由于普通人纷纷将闲钱存进银行,手头自然没钱消费了!
因此为了扭转经济发展颓势,我国银行利率普遍迎来下调,对于储户来说,现如今存储三年或者五年的定期十分没有性价比。
这也是银行工作人员不建议储户今明两年进行定期存款的第一个扎心原因。
近年来国内银行纷纷采取降息策略,此前五年或者是三年的定期存款利率,一般都会在3%以上。
但是随着降息策略的实施,我国目前定期存款利率普遍在2.65%左右,利息大幅减少。
因此现如今再进行定期存款所能收获的利息数额已经十分微薄,定期存款性价比下滑,远不如像是股票、期货等产品的利率。
银行工作人员也建议储户购买理财产品、股票基金等。
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回暖,未来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将会迎来回暖。
如果是此时将闲钱存成定期存款,那么即使利率回暖也难以进行存款方式的更改,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2、通货膨胀购买力下降
而银行工作人员不建议居民进行定期储蓄的第二个扎心原因,则是我国人民币不断通胀,从而导致购买力的持续下滑。
按照我国经济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CPI数值仍旧处于局部性的通缩状态。
并且经济专家也预料,随着经济通胀的进行,未来我国物价水平将会迎来增长,人民币的购买力将迎来下滑!
因此随着定期存款利率的下调,未来我国甚至会出现银行利率跑不过通胀的问题出现。
这便会导致定期存款取出之后,由于通货膨胀,实际购买力反倒是下滑,遭受莫名的经济损失!
而且未来全球经济局势并不明朗,目前美国仍旧采取高利率模式不降息。
从而会导致全球货币不断贬值,汇率发生不断的变化。日元汇率的崩溃便是最显著的例子,人民币同样面临严峻压力。
3、定期有风险
银行柜员不建议用户今明两年储存定期的第三个原因,则是对于定期存款风险的重视。
在很多人眼中,银行并不会倒闭,但是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
早在2023年的3月份,美国硅谷银行倒闭消息可谓是令全球感到震惊。无数储户的资产沦为泡影,同时也为我国储户敲响了警钟。
其实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也有过银行倒闭的例子,像是包头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等。
面对银行倒闭的情况,我国法律中曾给出过官方的解释以及赔偿方案。
其中明确规定,最高仅能赔付50万元。50万元以上的存款数额,则需要储蓄个人进行承担。
甚至在2023年由于全国经济下行,辽宁太子河村镇银行、辽阳农商银行先后申请破产,对于储户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对于普通储户来说,需要对于定期存款的风险性重视起来,要明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笼子里”的道理。
将储蓄分散,保障在50万以下的份额,分别存储在多个银行之中。
除此之外,则是对于银行的选择也需要重视。小型乡镇银行更容易面临破产危机。
因此储户需要尽可能选择有保障的大银行,避免被小银行的小恩小惠蛊惑从而因小失大。
随着银行政策的调整,定期存款性价比不再,无疑对于普通储户如何处理闲钱提出新的挑战。
那么对于储户来说,又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理财呢?
三、普通人理财方式的选择
尽管银行柜员不建议储户存定期,但这并不意味银行定期便不能选择,每个人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
与银行柜员建议的其他理财方式相比,定期存款始终是风险最小、最简单的理财方式。
要知道疫情经济下行局面下,各行各业发展受制,现如今股市、理财市场同样遭受寒冬。
经济繁荣是股市繁荣的最大依仗,经济不景气,理财市场便不可能繁荣。
而且对于普通储户来说,股市、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门槛过高,风险性也过大。稍不留神便可能导致储蓄亏损,具备极高的风险性。
普通储户并不具备理财经验,如果是投资高收益品类,亏损的可能性要更大。
还不如将存款存在银行之中,起码不会出现亏损的情形。
而除了银行储蓄之外,像是黄金、债券等,也是合适的理财选择。
黄金是近年来增幅最为明显的理财产品,全世界黄金总量是一定的,因此也不用担心像是钻石一样经历价值滑坡。
而且黄金还可以做成首饰等进行佩戴起到装饰作用,可谓是一份钱两种用处了。
再者,债券同样十分具备性价比。债券由我国官方直接发放,其稳定性、回报率等均能够得到保障。
但是债券获取相对看运气,难以做到普及。
结语
疫情经济下行情况下,银行利率下滑、存款风险性提高与通胀不断加剧,是银行柜员不建议用户定期存款的三个原因。
对于普通储户来说,尽管银行利率下滑,但仍旧是风险最低的理财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黄金、债券可以选择。但是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进行期货、理财产品的投资。
对于银行不建议储户今明两年定期存款的三个原因,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