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经济到底是属于什么状况呢?解读几个关键词就懂了
大家好,我是炮炮,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目前国内经济到底属于什么状况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我说说我个人的看法,不专业,也无成体系,只是碎片化地浅谈一下。
首先,当下中国经济及至全球经济都处下行期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消费下降、就业市场低迷、餐饮酒店业倒闭增加消费减少、投资活跃度降低、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体制内相当普遍降薪甚至部分地区和行业拖欠薪水等等。这些现象我们都能观察到,甚至有些人正在经历,所以大部分国民都有体感。当下我国经济下行,最重要的是外部环境和去房地产依赖而造成的。接下来,咱们说几个关键词:地方财政、就业、化债、内需消费、中美关系。
1、地方财政
只几个财政口的朋友说,地方财政支出真正的大收缩下半年才刚刚开始。 以前是年底突击花钱,财政收入增长快,如果钱花不完要全部上缴,还要影响次年预算,所以年底赶快把钱都花掉。现在完全相反了,今年初为了刺激经济,预算编制的非常充足。但是到了下半年一看,实际收入低于预算,支出预算已经安排出去了,实际要结钱的时候发现根本没钱,只能去临时腾挪。
2、就业率
经济稳定的基础,一个是就业率,一个是物价。就业率要涨,物价要稳。想解决就业率问题,就必须要解决钱的问题,最简单的指标就是gdp,在2016年有人测算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会增加2000万个就业岗位,现在和那时候不同,但是gdp增长会增加就业机会,这个毫无疑问。目前来说,外贸增长已经极为困难,所以唯一的工具,就是内需。
但目前主要问题就是消费需求不足。是人们没钱吗?情况很复杂,分两方面说。一个是房贷人群,房贷压力大,没有多余钱去扩大消费;一部分人是有钱的,但身边裁员、失业,也导致主动进行消费降级,把钱存起来。
但也人说,说你们老说经济下行,挣不上钱,内需不足、消费不振,那我怎么看到满大街的奔驰宝马。山姆会员店,一到周末全是人。去商场吃饭都要排队。到底谁在赚钱消费?谁在负重前行?这个东西很好理解,没钱的是普通人,有钱的还是有钱。
3、化债
我听过一种观点,说现在是化债期,说人话就是“之前有人欠下了很多债,现在他们想把债给甩下去”。 典型如前几年高位买房,就是老百姓用自己坚实的劳动收益去接地方上的土地财政泡沫,帮人化债。往大了说,生育率也是,之前把太多生育养育成本扔给家庭自己承担,居民负债率扛不动后生育率暴跌。例如18年新生人口降200万,那年居民杠杆率60.4%,和日本90年的68.4%接近。所以现在遍地是债。卖不出去的房子是债,不匹配的青年就业是债,人口结构是债,鼓励民企参与基建的社会化融资也是债。
4、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其实贸易战、经济战,或者说他们执意要跟我们脱勾其实是一件两败俱伤的事。
中国是典型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低消费率并存的“投资驱动型经济”,持续了30年之久,美国是典型的“消费驱动型经济”,双方都没有因为生产和消费不平衡而导致致命的经济危机。对于美国来说,要么恢复工业,要么找到中国的制造能力的替代国。
好,以上就是对一些关键词的分析。不过,也有很积极的事情,在创新方面,中国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人工智能、5G 通信、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数字经济的迅速崛起,为传统产业赋予了新的活力,催生了众多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
所以,虽然在冬季,但也不必过度悲观,毕竟春天终将到来,况且冬日中未尝没有光芒四溢的亮点。技术革新需要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只有消费升级才能倒逼企业有效研发。 突破高等收入陷阱后必然要求根本性转变,然而一切都需要时间。 坚持住,静待革命性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