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上半年经济总量破历史纪录!中美 GDP差距扩大,为何会如此?
北京时间7月25日晚间,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美国的各项经济数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GDP增速及总额。数据显示,美国今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速为2.8%,远超市场预期。
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上半年的GDP数据,整个上半年同比增加5%,二季度单季度增长4.7%,意味着中国二季度的经济增幅比美国多了将近2个百分点?
不能这么进行对比,因为两国季度GDP的统计方式不同,我们采取的是同比法,就是把今年二季度的GDP与去年二季度对比后得出增长速度;美国用的是环比折年利率法,先将今年二季度与今年一季度比,再以此为基础测算全年增速。
那是不是没法对比了?倒也不是,虽然我们不公布环比折年率下的统计结果,但美国在报告中披露同比增速,查询可知为3.1%,依然比咱们二季度4.7%的GDP实际增速低不少。
既然咱们的同比增速高于美国,是否意味着两国之间的GDP总额差距缩小了?很遗憾,数据无法支持该观点。
2023年中国上半年的名义GDP为59.2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成美元为8.55万亿,美国为13.35万亿美元,中国的GDP占美国GDP的比例为64%;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名义GDP达到了61.68万亿元人民币,按照汇率折算为8.68万亿美元,占美国14.12万亿美元GDP的61.4%。
由此来看咱们名义GDP的差距扩大了,从去年上半年的4.8万亿美元扩大至今年同期的5.44万亿美元,中国GDP占美国的比例则由64%缩小至61.4%。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导致。
第一,美国的基数大、增幅多。
这点很好理解,基数越大哪怕增长比例低一些也能带来更多的增幅。比如,2万元月薪上涨5%便可以多出1000元,而1万元月薪上涨8%只多出800元而已。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名义GDP的基数庞大,所以哪怕上涨比例不高却依然能涨出不少。
当然,这一点原因只意味着两国名义GDP绝对量之间差距的扩大,无法解释占比变小。
第二 ,中国吃了物价下降的亏。
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中国的名义GDP分别为59.27万亿元和61.68万亿元,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增长比例是4.1%,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两个数据无法匹配的原因在于是否剔除了物价变化对经济数据的影响。
4.1%是用名义GDP算出的名义增速,受物价变化的影响,当下中国的物价处于收缩状态,所以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相反,美国正在经历通货膨胀,使得名义增速高于实际增速,GDP总量受益于物价上涨而“膨胀”得更多。
因此,中国的名义GDP吃了物价向下波动的亏,美国在这方面占了便宜。
第三,人民币贬值影响折算后的结果。
各个国家在公布GDP的时候用的是本币,如我们用人民币、美国用美元、日本用日元等。由于各国币值不同,比较的时候需要转换成同一种货币,需要说明的是无论转换成美元还是人民币,结果是一样的,国际惯例是转换成美元,本文就以美元计价。
既然转换货币就要牵涉到汇率了,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同样数额的GDP折算成美元后会高一些,反之则低一些。2023年上半年的平均汇率为6.93,2024年为7.11,很明显人民币贬值了,使得今年上半年我国GDP折算成美元后“损失”了一些。
如果按照去年同期的平均汇率换算,那么咱们今年1-6月以美元计价的GDP为8.9万亿美元,一下子多出了2200亿美元。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今年上半年中国的GDP因为人民币贬值在折算成美元后“损失”了2200亿。
最后总结一下 。第一个因素导致中国GDP的总量被美国拉开了更多的差距,加上第二和第三个因素的影响后使中国2024年上半年的GDP占美国GDP的比例有所下降。
不过,随着中国物价水平的稳定、美国通胀的削弱以及美联储降息后人民币必然升值的事实,可以预见的是今年下半年中美两国的名义GDP差距不会再扩大,而占比必将有所提高。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