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财政局:人民至上,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8月20日,滨城区召开“聚力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财政局专场发布会,今年以来,滨城区紧紧围绕滨州市委“1+1188”发展格局,聚力落实滨城区委“1146”工作思路,持续优化城市生态,聚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民生福祉,在品质滨城建设中迈出坚实步伐。邀请滨城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少朋,区财政局党组副书记、一级主任科员赵志敏,区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昌,区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副主任许丽莉出席发布会,介绍滨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今年以来,在滨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滨城区财政局围绕滨城区中心工作大局,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求,全力推进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支出保障加力提速、财税改革持续深化、风险防控抓紧抓实,各项工作取得预期目标。
承压奋进,财政收支平稳运行。面对空前严峻的经济形势,财政部门锚定目标、顶压前行,推动财政收支稳定运行。收入方面,1-7月,滨城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3亿元,占全年预算的59.4%。其中,税收收入21.5亿元,占比78.6%,列全市第2位。支出方面,1-7月,滨城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9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59.3%,支出进度列全市第4位,做到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
服务大局,支持发展赋能加力。坚决落实滨城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保障好“三大战役”,发挥好财政资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争取债券资金支持。争取新增专项债券9.4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济滨高铁、津维高铁等11个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再融资债券12.7亿元,缓释到期债券本金偿还压力;争取到位专项资金1亿元,同比增长147%,有力保障了农村公路建设、污染防治、工业转型发展等项目资金需求。推动“两新”政策落实。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实,使政策红利惠及群众。
财金联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金融伙伴在您身边”间接融资与企业上市挂牌“凤凰工程”直接融资双推动机制。今年以来,以“金融伙伴·在您身边”品牌创建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镇办、园区全覆盖。截至7月底,开展银企对接活动15场次,新增首贷培植小微、民营企业347家,滨城区本外币存款余额1860.8亿元、贷款余额1577.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79.7亿元、116.6亿元,存款和贷款总量、增量均居全市第一。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金融要素支撑,2家企业在全市第七届资本对接大会上现场签约融资金额4.7亿元。落实“科技支行”惠企政策,9家科技政策合作银行投放信贷1.44亿元。
人民至上,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把民生作为财政保障的优先选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1-7月,滨城区民生支出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5%。发挥财政托底作用,城乡低保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持续提高。保障群众安心就医,将城乡居民医疗财政补助标准由640元提高到670元。优先支持教育发展,1-7月滨城区教育投入6亿元,同比增长47.3%,有力支持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落实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1亿元,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0.5亿元,惠及农户4.2万户。
深化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全过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基层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经验作为全市唯一案例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开创市场化清单编制新模式,截至7月底共完成财政投资项目预算评审90个,送审金额9.93亿元,审减值1.56亿元,审减率15.7%,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启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41项重点任务完成过半,修订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管理办法。
筑牢底线,有力防控财政风险。坚决保障“三保”支出,优先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预算21.45亿元,在预算源头兜牢“三保”底线。持续加强债务管理,坚持“短期防风险、中期调结构、长期可持续”思路,建立政府法定债、隐性债、城投债“三债统管”模式,统筹财力按时偿还2024年到期政府债务本息,实现专项债券“借用管还”闭环管理。稳慎推动高风险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开展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专项行动,净化地方金融生态。
下半年,区财政局将紧盯财税、金融改革新动向,靠前一步,主动作为,争取更多政策、资金、资源涌入滨城,推动滨城区财政工作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狠抓增收节支,兜牢“三保”支出底线。聚焦财政主责,紧抓组织收入不放松,加强财税协作、区乡联动,强化考核奖惩,激励乡镇(街道)以更大力度抓征管、促增收,推动滨城区财政收入量质双升。巩固减税降费成果,培植涵养税源,壮大财政实力。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统筹财力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强化各类资金间调剂使用力度,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机关运转和工资发放,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花在关键处。
集聚要素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集聚财政金融资源,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新兴产业扩容增量。深化财金联动,用好用活股权投资、担保增信、风险补偿等市场化手段,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保障济滨、津潍高铁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中央和省市区重大战略部署推进实施。开展金融伙伴、银企对接等活动,争取并利用好恒丰银行20亿元项目发展基金,推动滨城区金融机构加强对产业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对接,不断扩大信贷规模。
深化改革创新,提升财政管理效能。预算管理上坚持资金分配与资源统筹并举,对一些中长期规划、战略、政策和项目,综合考虑可用财力、政府资产、市场资源,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测算和评估,确保财力兜得住、可持续。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资金,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绩效评价精准度,强化结果运用,推动绩效理念和节约意识贯穿到预算管理全过程。强化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制定出台《造价咨询机构评审服务管理办法》,加强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及其评审服务的监督管理。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加强财会监督,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专项整治,不断深化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聚焦重点领域,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坚持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两手抓、两促进,完善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体系,实施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严格落实城投债务举债融资提级管理机制,持续优化债务期限、利率结构。同时,持续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非法集资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农商银行改革化险,推动“失联”“空壳”、长期停业及不符合政策和市场要求的地方金融组织加快退出进程,持续优化地方金融环境。
滨城区财政干部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争第一、干唯一、创一流”的目标定位,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奋斗姿态,顶压前行、加压奋进,全力冲刺三季度,决战决胜下半年,为建设品质滨城贡献更多财政力量。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徐鹏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