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起了?迫于财政压力:医生、教师、公务员,谁最应该被精简?

“铁饭碗”要被砸了,谁会是第一个?

近些年,经济的低迷、财政的压力,让考公、考编成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但当越来越多人跻身“铁饭碗”,却发现财政的重担越来越难以负担。

养不起了?迫于财政压力:医生、教师、公务员,谁最应该被精简? 公务员福利 公务员考核 公务员 行业新闻 第1张

为了减轻地方财政压力,不少人提出对医生、教师以及公务员这三类职业人群进行“精简”。

那么,如果真的有必要,这三个“铁饭碗”到底哪个会优先被精简?

医生

我们先来说医生这个职业,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看病难,专家号“一票难求”,大医院人满为患,似乎这都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儿。

数据也摆在明面上,全国卫生人员高达1398万,人虽不少,可有执照的才428万,要服务14亿人口,平均分配,很多地方连个正经大夫都没有。

所以医生肯定是不会被裁撤的,那些张口闭口“精简医护”的人,估计压根儿没搞清楚现在医疗行业的底层逻辑。

现如今,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65岁以上的老人10年后就奔着3亿去了,占总人口的30%,面临的医疗需求就跟坐火箭似的往上窜。

再看他们上了年纪,一些病症也会不由得找上门,而这些病大部分难治愈,周期长,光靠现有的医护团队就不够,还精简?怕不是嫌老太太过年 “红包” 给少了?

要知道,培养成一名医生的成本很大,一般专业大学四年毕业就能上岗的活儿多了去了,但医生呢,至少八年起步,有的特殊专业还得11年才能独当一面。

这年头,聪明孩子多的是,谁都能一眼看出哪个行业来钱快,医生收入跟付出不成正比, 人才流失是必然的。

而且咱们国家的医疗资源分配, 用一句互联网黑话来说就是 “头部效应” 太明显, 优质资源全堆到三甲医院去了,老百姓看个病还得 “进京赶考”。

反观基层医院,设备不齐全、专家不够格,谁还愿意去,即便去了也是治标不治本,说到底,医生行业面临的挑战,不是人太多,而是 “内忧外患”

医院行政管理部门 “人浮于事”,“吃空饷” 的现象屡见不鲜; 部分医生医德败坏,“红包”、“回扣”拿得“心安理得”,这些严重损害了医生群体的形象,也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而再看医生这项工作,强度大、压力大,熬夜加班乃是家常便饭,但收入却跟 “996” 的码农不能同日而语。

所以,与其“精简医护”,不如 “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师

再来说说教师行业,据去年数据得知,中国新生儿数量未跌破1000万,仅有902万,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超过1700万的教师队伍

这背后是全国财政一笔不小的支出,比医生和公务员加起来还多,一边是越来越少的生源,一边是越来越多的老师,这道算术题,怎么算都不对。

曾经国家颁布“三胎政策”试图扭转人口颓势,但现实却很骨感,高昂的养育成本、巨大的生活压力,让很多年轻人对生孩子望而却步。

生育率持续走低,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学校生源减少,一些幼儿班已经开始关门,而中小学也面临着合并、撤点的命运。

这种情况下,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师,或许在以前,这个职业就是“铁饭碗”,又稳定又挣钱,社会地位也高,但现在似乎也开始松动了。

生源少了,需要的老师自然就少了,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个老师一堂课”的情况,教育资源的浪费可见一斑。

所以社会上“教师末位退出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些人认为,应该像企业一样,对教师进行考核,淘汰那些教学能力差、不思进取的老师。

这种想法看似合理,但却忽略了教化育人的特殊性,教育不是流水线,老师也不是机器,不能简单地用分数来衡量他们的教学质量。

而且,如果真的大规模裁撤老师,势必会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影响教育质量,更重要的是,偏远山区本来就缺老师,如果被调走,孩子怎么办,教育的差距不是更大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行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公务员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这句话都快被说烂了,但每年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还是蹭蹭往上涨,内卷程度堪比选秀节目,几十上百个人抢一个萝卜坑,太正常了。

为啥年轻人对考公这么执着,那还不是图个“稳定”。

其实想想也是,现在经济局势复杂,各地都在降薪裁员,互联网大厂动不动就优化,今天还在写代码,明天就可能被HR约谈,想想都慌得一批。

公务员就不一样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只要原则上不出错,几乎能够干到老,而且福利待遇也不错,五险一金啥的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更别提还有各种隐形福利。

当然,也有人埋怨公务员薪水不高,工作乏味,但架不住人家稳定啊,细水长流,总比整天提心吊胆强,并且到点就能下班,不用天天忙成狗。

更何况,公务员可是“国家发工资”,社会地位摆在那儿,说出去也倍儿有面子,丈母娘看了都放心,这也是为何工资低了还有人挤破头的往里冲。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公务员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有些人进了体制就躺平了,每天混日子,工作效率低下,更有甚者,仗着有关系,在其位不谋其职,简直是浪费国家资源。

伴随着公务员队伍越来越庞大,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觉得,公务员数量太多,财政压力太大,应该“精简”一下,节省开支,但也有人担心,这么做,行政效率和质量会下降。

但要知道,“精简”不等于一刀切关键是要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那些尸位素餐、不作为的“害群之马”,该清理就清理,不能让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

说到底,公务员也是一份工作,只不过这份工作比较特殊,代表着国家形象,肩负着服务人民的责任,要想改变社会的刻板印象,光靠嘴上说说可不行,还得拿出实际行动来。

笔者认为

医护少了,老百姓看病就难了;老师少了,教育质量就堪忧了;公务员少了,政府的服务能力就下降了,一旦“缩减编制”社会秩序乱了套,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但不能“一刀切”并不代表不能整改,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删减一些“在其位不谋其职”的人是必要措施。

参考资料:

上游新闻2024-07-21《财税部门部署新一轮财税改革,破解基层财政困难问题》

上观新闻2024-08-09 17:45《时隔5年,山东再出手精简事业编》

环京津新闻网2024-08-08 14:49《固安: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 建成运行高效医疗集团》

界面新闻2024-04-27 10:51《厦门教师招聘因取消编制导致无人报考,教师不再是香饽饽》

信阳市司法局2024-04-16《中央定调:机关单位精简编制,统一按5%清退!这5类人首当其冲,率先丢掉“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