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当官员们不想解决问题时,财政就是冤大头!
有问题不去解决问题,是因为财政的钱可以用来摆平矛盾和粉饰太平。从一定的意义上讲,财政支出越来越多、负债越来越重,说明问题也积累越多。
一般而言,只有财政穷到无法运转了,才会启用真正的人才去解决问题和矛盾,去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
问题日积月累的过程,就是财政债务日积月累的过程,真正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既能减少财政支出,又能释放内生发展动力,还能创造财政收入。
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干部才是好干部,以较少的财政增量支出激活巨大的存量和内生发展动力,才是为官的硬道理,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现在官场流行一种做主官技巧:财政举债花在当下(花未来的钱),把问题和债务留给未来(后任)。时间到了,我该走了。
现在官场还流行一种做小官技巧:一切只为“他”高兴!以“他”的高兴为“我”的使命!问题尽量不要去碰(解决),矛盾尽量用钱摆平,用钱粉饰太平,确保拖几年不出事,“他”最高兴!
以前的三农,不仅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基本公共服务做贡献,还要为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做贡献的。人民公社时期,三农贡献大是公认的。1982年分田单干后的贡献也不小:“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才是农民自己的”,交国家的和留集体的,每年不少于6000亿斤粮食。
现在的三农,不交国家的、也不留集体的,反过来国家财政每年要倒贴万亿元,集体也亏的一塌糊涂。
有人会说,现在应该以工补农、以城补乡。这话没错,我举双手赞成。但问题是三农的支出越来越大,绝大多数支出并不是必须的。是因为三农有问题了,却不解决问题,问题日积月累,只有靠财政花越来越多的钱摆平矛盾、粉饰太平。
举个例子吧:
G省,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不让农民种玉米,见了玉米就要问责基层干部,闹了一个瞎折腾;现在的省委书记,为增加农民收入举全省之力扶持农民养牛,几乎村村组组家家户户都要求养牛,干部人人头上有指标,结果怎么样呢?每头牛亏几千元不等。不仅G省农民亏大发了,全国农民也都被祸害了,广大养殖户亏得都受不了了。8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奶牛肉牛生产形势座谈会,强调加大肉牛奶牛生产扶持力度 ,促进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农村农业部开这样的座谈会这管用吗?
不管用的!
中国农村农业部门官员的传统思路和农业现状是这样子的:
农民越减收越要扶持生产,越扶持生产就会越亏,越亏越扶,越扶越亏。这就是中国农业:勤劳致穷。
为什么会这样呢?
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的农产品生产早就从供不应求阶段(80年代)进入到供求平衡(90年代)或供大于求(2000年后)的阶段了,现在阶段的农业依然是千千万万小农分散经营,如果再继续鼓励农民追求数量增长效益,就会增产减收、勤劳致穷;这个阶段的农业应该追求农产品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但要追求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就必须把高度分散的恶性内卷的千千万万小农户组织起来才行。
农业进入了追求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的新阶段,而高度分散的千千万万小农户只能追求数量增长收益,只能是勤劳致穷。勤劳致穷,这就是中国农业的问题,是千千万万分散小农只能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收益与农产品生产供大于求的矛盾。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办法是把千千万万分散小农户组织起来,而农口官员们的传统办法是扶持千千万万分散小农户保护生产积极性、继续补贴生产,以财政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的勤劳致穷的窘境!
现在的农口官员基本都是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这么浅显的问题、矛盾及解决之道他们不懂吗?你信,反正我是不信的。我觉得是体制出现了两个漏洞,让农口官员钻漏洞日子过得很好。一个漏洞是组织高度分散的千千万万的小农,不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及工作方向。既然这样,谁还愿意主动去做千千万万小农组织化这么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呢;另一个漏洞是领导们只讲三农是重中之重,不讲三农如何继续出效率做贡献了,加上财政有钱可以瞎造,财政的钱嘛,不花白不花的,有钱花、权力大谁不愿意呀!花钱能搞形式、编故事、秀政绩,还很受重视,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就只有一个局面长期重复了:财政花的钱越多,农民亏的钱也越多;农民亏的钱越多,财政花的钱也越来越多。由财政出钱,博士后农口官员们年复一年努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农户、农场主和农业龙头企业烈士!
一个家庭,有问题和矛盾了,有家长解决问题和矛盾,人人都会为家庭做贡献;如果家长不解决问题和矛盾,花钱粉饰太平,问题和矛盾越积越多、越积越深,钱就会越花越多、越花越没效率,再富有的家庭也会变得越来越穷困。
家庭是如此,国家也是如此。道理是相通的!
我早年是很相信改革的,因为顾名思义,改革嘛,就是解决问题和矛盾嘛。后来我发现,改革这词中听不怎么中用,改革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要造成一堆问题,解决一个矛盾却造成一堆矛盾。我经过长期思考,觉得改革能解决机制问题,很难解决人的思想觉悟问题和体制信仰问题,这是根本问题。
我国,反腐败工作非常重要,但有比反腐工作更重要的工作,这就是解决人的问题。人,特别是干部,只有思想深处的斗私批修,才有自省、自觉和信仰,三农领域的干部才会自觉去做把千千万万分散小农组织起来的艰苦工作,才能解决三农问题和矛盾,才能少花钱、多贡献。
财政越来越穷了,用财政的钱摆平问题和矛盾的做法不能持续了,三农领域有些重大问题和矛盾再也不能拖了,拖不起了。要直面问题和矛盾,解决之!有人跟我说,只能再顺延三十年不变,不然会出现太多的问题和矛盾。我的天呀,竟然本末倒置。三农还有多少事,本末倒置的!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