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还有较大举债空间”,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有何信号?

财政部部长及三位副部长出席了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图

202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以及三位副部长都出席了发布会。

“中央财政还有较大举债空间”,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有何信号? 预算执行 政府债务 中央财政 行业新闻 第1张

逆周期调节,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周期阶段,通过政策工具和措施让整个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平缓‌,更好促进经济发展。财政政策是重要的调节工具。

“中国财政有足够的韧劲,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蓝佛安说,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8万亿元,同比下降2.6%,扣除各类特殊因素后,可比增长1%左右。

与年初的预算相比,二者存在一定差距。根据预算报告,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95万亿元,增长3.3%。

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等目标,财政部在发布会上推出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包括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等。

蓝佛安强调:“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较大规模置换隐性债务

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地方债务成为重点议题。

蓝佛安介绍,为缓解地方政府的化债压力,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

较大规模债务限额是多少,发布会未作介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举借的债务实行余额管理,余额的规模不得超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限额。因此上调债务限额,需获批准。根据预算报告,2024年中央财政国债限额35万亿元。

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举债主体通常是地方城投公司。与政府债务一样,地方政府需承担隐性债务的还款责任。

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债务风险可控。

“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蓝佛安直言,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罗志恒于10月8日参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并作了发言。罗志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债务置换使得部分债务显性化,更加公开透明。通过利率更低、周期更长的政府债券,置换成本高、周期短的隐性债务,也是降低风险的过程,体现了化债的本质是化解风险。

蓝佛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以来,经履行相关程序,财政部已安排了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2024年,多地陆续发行数千亿元“特殊专项债”。发行计划中,“特殊专项债”未列明项目资金使用规模、没有披露“一案两书”(即项目实施方案、财务审计报告和法律意见书)。

财政部此前规定,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偿还存量债务以及政府的经常性支出。此轮“特殊专项债”突破了用途限制。

例如,2024年6月26日,河南省财政厅拟发行的520亿元专项债,信用评级报告披露的用途是化解存量债务。

山东一家城投公司高管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今年向省里申请了专项债额度,将用于偿还存量债务。

专项债券用于收购商品房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1-9月,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6万亿元。

蓝佛安介绍,专项债待发额度加上已发未用的资金,后三个月各地共有2.3万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可安排使用。

接下来,财政部将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包括用于土地储备、收购存量房等。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要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此外,继续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原来这个资金主要是用来支持以新建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现在对支持的方向作出优化调整,适当减少新建规模,支持地方更多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来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8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3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9%。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1.5%。

成都市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冯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财政部发布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系列政策,是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的有力补充,将解决房地产去库存的资金难题,也有利于改善相关房地产企业债务困境。

专项债范围逐步扩大后,也将带来监管问题。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介绍,将完善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债券资金支出监管,落实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责任。健全完善专项债券项目资产台账,分类管理项目资产,确保政府负债和项目资产平衡。

此外,财政部探索专项债券提前偿还,研究建立健全偿债备付金制度,保障专项债券偿还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部分地方已经在探索建立偿债备付金制度,关键的问题是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如何保障资金来源。此外,还需确保资金不被挪用。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进一步介绍,在年度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用于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政府性基金财力,指政府性基金收入,是政府的“四本账”之一,主要来源是土地出让收入。过去一段时间,多地土地出让收入下滑,政府性基金收入受到较大影响。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4年1-8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68万亿元,同比下降21.1%。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新华社/图

中国财政可以完成今年预算目标

在发布会开始不久,蓝佛安就表态:“大家比较关注今年是否可以实现预算目标,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财政有足够的韧劲,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请大家放心!

他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低于年初预算设定的目标,我们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确保全年实现收支平衡。”

政府收入增速下滑后,将会给地方“三保”带来较大压力。

蓝佛安表示,局部地区“三保”压力增大,主要是受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等影响。

为了提升地方“三保”的保障水平,财政部将持续加大中央对地方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

例如,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4000亿元,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此外,财政部推动建立覆盖“三保”全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监测体系,动态捕捉潜在风险,及时进行预警和提示,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对库款紧张的地方,中央财政通过提前调度资金等方式予以适当支持。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4年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8万亿元,增长2%。

全国财政支出增速也落后于年初预算。根据预算报告,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

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此次发布会上,蓝佛安介绍,将扩大财政支出规模,2024年安排财政赤字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在保障“三保”支出方面,蓝佛安表示,将认真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腾出资金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和重点领域支出。

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万亿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8.8%,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8.6%。

保障财政收与支,依托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蓝佛安介绍,拟在今明两年集中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特别是一些事关顶层设计的基础性制度,比如健全预算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等。

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

责编 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