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喜迎两会 亮点工作巡礼”·高质量发展篇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全媒体记者 张静怡

  编者按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接续奋斗,砥砺前行。2024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一年,我们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一年,我们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2024年也是换届以来人大履职的第二年,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中心大局、彰显人大担当,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三门峡实践,用心用情用力书写了一份尽职尽责的履职答卷。

   为迎接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召开,本报今日起推出“喜迎两会 亮点工作巡礼”系列报道,展现人大履职成效和特色亮点工作,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门峡实践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一年来,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密切关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立足人大职责定位,严格依法履职,主动担当作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助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看牢“钱袋子”

  守好“家底子”

   财政收支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坚持把政府预算审查监督和政府债务管理监督作为重要工作纳入人大监督的“笼子”,加强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督。

   预算决算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23年财政决算和202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的报告,审查批准了2024年市级预算调整方案,推动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力促经济回升向好。

   政府债务管理是统筹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键一环。2024年10月10日至11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首次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会前,市人大常委会就相关议题开展专题调研,查看使用债券资金项目建设情况,并围绕政府债务化解及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不断提高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探索推进预算审查基层联系点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初步设立7个预算审查基层联系点,将基层联系点调研工作穿插到2023年决算审查、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审查、市级重点转移支付绩效情况审查等关键工作流程中,将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畅通基层监督渠道,更好传递基层声音。

   此外,对市供销社、市金融工作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信访局2023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进行审查,增强预算刚性约束,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紧盯堵点难点

  力促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号角。

   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着眼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持续发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力全面深化改革。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并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不断完善国有资产报表体系和经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

   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关于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让监督工作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环节,连续7年开展不同形式的工作监督,不断挖掘工作深度,破解营商环境难题。对重点部门座谈、对难点问题督办、对群众关心问题走访,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督促有关部门更好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市场主体发展,为全市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壮大民营经济

  激发发展活力

   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推动、法治保障、人大代表作用,进园区、下企业、看项目,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听取报告、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打出履职“组合拳”,以实干实绩实效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对全市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期组织开展调研座谈,对民营经济主体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困难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深入摸底,对市场主体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与市场主体需求不适应不协调的情况进行收集汇总,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切实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还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要求要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为了让民营企业家感受到更多的尊重和支持,市人大常委会督促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联、市企业家协会等部门开展企业家年度评选、政企座谈、银企合作等多种活动,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热情,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发挥人大职能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也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

   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实践创新,推动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做好“农”的文章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列入重点监督计划,自2021年以来连续4年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并综合运用实地视察、走访座谈、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三门峡落地落实。

   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人大工作的基本功,先后深入各县(市、区),了解我市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合作社经营发展现状以及带农增收等情况,深入了解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挑战以及未来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提供重要参考。

   聚焦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先后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等专题调研,督促全市各级政府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守好耕地保护红线。2021年我市高标准农田总面积85.48万亩,通过持续监督和各级政府的努力推进,2024年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03.28万亩,为实现全市粮食连年高产稳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木春。

   接续奋斗,砥砺前行。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正确、有效、依法监督,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三门峡篇章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