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五大看点,对债市影响几何?

来源:国海固收 靳毅投资思考

负债端方面,理财规模已恢复至赎回潮前水平,上半年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禁止手工补息政策。在低收益环境下,现金管理类产品竞争力减弱,短定开和最短持有期产品成为主要增长动力,整体产品期限结构趋短。

银行理财五大看点,对债市影响几何? 行业新闻 第1张

资产端方面,理财机构受同业存款降息影响减少存款配置,转向货币市场工具。理财减持公募基金和权益类资产,将基金更多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面对资产荒和收益率持续下行的市场环境,理财适度拉长了持仓久期,对弹性更高的二永债的关注度也有所提升。

展望2025年,理财规模有上升空间但市场波动压力加大。理财机构或将继续采取拉长久期和适度加杠杆策略,重点配置信用债和二级资本债。配债高峰预计在二三季度,建议关注1-3年及3-5年信用债和二级永续债。

1、银行理财五大看点,对债市影响几何?

本文结合2024年理财年报,通过分析银行理财在2024年,尤其是2024年下半年在负债端及资产端的五大看点,解读机构行为的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1.1

银行理财2024年五大看点

1.1.1、负债端:规模触底回升,产品布局优化

看点一:规模持续稳健上行,已修复至赎回潮前水平。截至2024年末,理财存续规模达29.9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5%。分阶段来看,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速为12.55%,主要受益于监管层面禁止手工补息政策的落地实施,推动大量表外资金回表理财。进入下半年后,受债券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同比增速降至11.75%,略有放缓。

看点二:低收益率环境下,现管类产品竞争力下降,理财或更多依靠短定开式、最短持有期型产品扩容。2024年末,伴随着债券收益率的快速下行,类货币基金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出现明显降低,占比进一步下降至30.17%,理财规模扩容主要依靠其他开放式产品。

具体而言,短期限产品的规模占比明显增加,是2024年的扩容主力。产品期限在7天-1个月、1-6个月的占比增长最多,分别从2023年末的7.0%和13.5%上升至2024年末的9.4%和16.3%,而每日开放型产品和12个月以上的长期限产品占比则有所下降。

1.1.2、资产端:配置结构优化,策略稳中调整

看点一:同业存款降息推动理财持有存款占比下降,资金主要流向同业存单、拆放同业及债券买入返售等货币市场类资产。受12月同业存款降息正式落地的影响,2024年末理财产品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降至23.9%,较2023年末下降2.8个百分点。从理财资产配置情况来看,这部分资金或主要流向了同业存单、拆放同业及债券买入返售,其占比分别上升至14.4%和6.4%。

可能的原因在于,同业存款降息政策实施时间较短,理财机构倾向于通过配置估值稳定的货币市场类资产作为过渡,避免投资风格的剧烈转变。预计这部分资金未来将逐步配置至收益率更高的债券或债基。

看点二:理财对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等波动较大的资产持有规模下降。其中,理财对公募基金持仓规模由2024年中的1.1万亿元降至年末的0.93万亿元。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理财更多将基金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下半年债市出现多次调整,理财预防性赎回部分基金。另一方面也有一定季节性因素,可能出于止盈和年末资金回表等目的,理财下半年往往减配基金。不过,从全年维度看,理财对公募基金整体仍是增持,增幅达0.32万亿元,持仓占比提升至2.9%,表明理财仍希望通过增配基金实现一定收益增强。

此外,理财对权益类资产的持仓规模降至0.84万亿元,较2024年中减少0.02万亿元,与2023年末基本持平。这也表明,股市上涨并不会显著影响理财的资产偏好。

看点三:面对资产荒和收益率持续下行的市场环境,理财适度拉长了持仓久期,对弹性更高的二永债的关注度也有所提升。2024年理财产品加大了对中长期品种的投资力度,对1-3Y、3-5Y品种均有明显增配。随着“赎回潮”的伤痕效应逐渐减退,叠加对基金更为灵活的申赎管理,理财通过适度拉长久期以增收。

1.2

2025年,理财资负端还将如何演绎?

1.2.1、负债端:理财扩容或仍持续,负债端不稳定性加剧

一方面,理财规模仍有上行空间。存款利率仍有调降的可能,利好资金继续出表。同时,股市信心的好转对理财的负债端影响也相对有限,历史上看,即使在2019-2021年股市上涨时期,理财规模仍从2018年末的22.0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末的29万亿元。

然而,理财负债端面临的波动有所加大。一是1年以上的长期限产品规模相对萎缩,产品久期整体下降,然而资产端偏好久期策略,或将放大与资产端久期的不匹配程度。二是监管层面仍保持着理财净值化的导向,2024年限制理财信托平滑机制,并叫停自建估值,将导致资产价格的波动更容易反映到理财净值上,并进一步反馈到负债端,使得理财负债端不稳定性加剧。

1.2.2、资产端:对中长期限债券的需求或进一步增加

理财规模扩容叠加同业存款降息全面推进,将进一步推升理财对债券的配置需求。而在当前收益率处于低位背景下,拉长久期或将持续成为理财的核心策略。配置品种方面,以信用债为主,同时对二级资本债的需求呈现上升态势。

展望2025年,理财机构可能加大对3-5年中长期品种的配置需求,但由于负债端波动性上升,在债市调整时期理财赎回行为或将加剧市场波动。因此建议投资者把握市场高点布局,更注重择时。

在节奏上,一季度的信贷开门红不利于资金出表,理财往往在二三季度出现配债高峰,届时博弈的确定性相对更强,投资者可重点关注 1-3Y及 3-5Y信用债和二永债。

2、机构债券托管量

3、机构资金跟踪

3.1

资金价格

本周流动性有所放松。R007收于1.79%,较上周减少8BP,DR007收于1.76%,较上周减少10BP。6个月国股转贴利率收于1.09%,较上周减少26BP。

3.2

融资情况

本周银行间质押式逆回购余额94094.0亿元,较上周减少10.19%。从广义资管来看,本周基金公司、银行理财分别净融资458.6亿元及-1660.1亿元。

4、机构行为量化跟踪

4.1

把脉基金久期

本周市场绩优利率债基金和一般利率债基金久期测算值分别为5.00和4.57,较上周分别减少0.20和0.07。

4.2

“资产荒”指数

4.3

机构行为交易信号

(1)二级资本债

(2)超长国债

(3)10Y地方债

4.4

机构杠杆全知道

本周全市场杠杆率为106.2%,较上周减少0.8个百分点。广义资管方面,本周保险机构杠杆率录得113.9%,较上周减少1.5个百分点;基金杠杆率录得98.9%,较上周减少0.2个百分点;券商杠杆率录得188.7%,较上周增加10.2个百分点。

4.5

银行自营比价表

5、资管产品数据跟踪

5.1

基金

5.2

银行理财

本周全市场理财产品破净率较上周有所下行,全部产品破净率为2.4%。

6、国债期货走势跟踪

7、广义资管格局

风险提示:银行理财产品数据披露不完整。宏观经济大幅下滑,理财产品资产端质量超预期恶化。需要警惕流动性的“退潮”;历史数据不能完全作为未来市场走势参考;模型测算可能存在误差;指数样本券调整可能会导致潜在的测算偏误;经济数据及经济政策超预期;信贷超预期。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