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开放贷款中介打广告背后…
近期,「一只互金鹅」在浏览小红书时发现有贷款中介公司开始在小红书上投放广告。
点击其中一个打着“赞助”标识的贷款中介账号,发现该账号主体为“某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账号进行了蓝V认证,其身份认证信息为「中介公司」。
该贷款中介账号主要发布了一些“贷款中介很重要”、“网贷如何置换成银行贷款”的帖子。
甚至也有“帮客户下款30个,收入1.1个,这个收入是不是很哇塞”的帖子,视频在农行门口拍摄。
据悉,在小红书上的帖子有两种情况可以显示「赞助」标识:
(1)博主与商家合作,在蒲公英平台报备,属于商单合作的笔记,博主添加标记,就会显示企业号投放;
(2)企业号进行信息流投放,也会显示「赞助」标识,这样能进行更多曝光,获得更多关注。
上述贷款中介的帖子显示「赞助」标识大概率属于第二种情况。
还有一种帖子标识为「广告」,主要为效果广告(信息流广告+搜索广告),一般按点击收费,开通了「企业号」可投放。
标识为「广告」的帖子可以连接到平台外的网站,而「赞助」标识只能连接到平台内网页。
除了开放贷款中介的广告投放,也有一些房地产中介,也在小红书打广告,发布一些二手房商贷代办相关的帖子。
这些帖子也带着“赞助”标识,主要为蓝V认证的企业号进行的信息流广告投放。
敏感的贷款中介行业
互联网流量平台究竟是否应该开放贷款中介行业打广告?
至今,“贷款中介”在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之间仍然是一个高敏感词汇。
过去「一只互金鹅」的多篇文章中讨论过贷款中介的两面性。
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线下贷款业务难以离开贷款中介获客。
尽管金融机构禁止线下业务员与中介合作,但真实现状是:在高业绩要求下,线下业务员总是会铤而走险通过中介群体来获客。
目前的市场格局是,有些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公开招募渠道合作伙伴,依靠这一群体做大线下信贷规模,再给予这些渠道中介一定佣金。
但有更多的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谈中介色变”,直接公开发布公告表示未与任何中介合作,让用户提高警惕,并提供了如果被中介收费的举报电话。
2024年5月,另一互联网流量巨头抖音曾发布一则《禁止贷款中介行业准入》通知,明确中止贷款中介行业的信息流投放业务。
当时抖音解释:在治理中发现,贷款中介行业存在倒卖客资、门店经营不规范、提供不实服务等多种违法违规风险。为维护平台生态健康及保障用户权益,平台暂限制该行业投放。
抖音禁止客户推广涉及贷款咨询、代办等为线下门店导流的中介类服务内容,执行时间2024年5月15日。
其实抖音在通知中指出的治理过程中发现的行为,也正是很多金融机构“谈中介色变”的原因。
不过,虽然当时抖音禁止了贷款中介行业准入,但其他的互联网流量平台,比如视频号,以及快手等平台却没有禁止贷款中介进行广告投放。
“贷款中介公司也是这些互联网平台广告收入的一大块肥肉。”多位市场人士坦言,互联网平台的广告收入中,与金融关联的服务,比如贷后的债务规划等,是这些平台极大的一块收入。就看平台想要低风险还是更多的广告收入。
如何平衡企业合规风险和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确实是一个难题。
据「一只互金鹅」观察,后续大约在2024年年底,抖音又开始小范围开放了持有“小额贷款公司”牌照的贷款中介广告投放。
小红书需要更多的收入?
如今,在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用户反馈,小红书已经变得不那么“纯粹”,浏览小红书时,打着“广告”和“赞助”标识的广告贴越来越多。
仅仅是贷款行业,目前普通用户就能在小红书上刷到涉及贷前、贷后多类机构投放的广告。
比如本文提到的传统贷款中介,还有之前「一只互金鹅」文章里提到过的那些知名互联网助贷平台、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以及贷后的“债务优化”法务公司……
小红书似乎也很欢迎这些贷款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玩家来此开启获客之旅。
不过,很多金融机构对于小红书的这些操作却是头疼不已。
尤其是“债务优化”、“征信修复”类本就受到监管点名的中介活动,在小红书上广告不断。
如今又来一个“贷款中介”,也是被监管曾发文提示存在风险的、可能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活动,也开始在小红书上大肆获客。
金融机构一边禁止,小红书一边欢迎。
种种迹象表明,小红书似乎特别着急通过更多的广告来增加收入。
扩大广告客户类型,可以理解为小红书扩大商业化的一个动作。
这几年,市场不断有消息传出小红书即将上市。
早前有传上市地点在美国,今年年初又有消息传言小红书会在香港上市,亦有外媒报道小红书将引入国资股东,以助其未来上市审批进程更加顺利。
也有国内媒体援引外媒报道小红书在2024年的利润有望翻一番,突破10亿美元。
诚然,在上市前,平台的商业化利润是十分关键的考量因素,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平台的估值与投资者的信心,更是衡量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为了实现更大的商业化,近几年小红书的产品也在不断升级。
此前很多用户吐槽,在小红书上没法私信交换手机号、微信号。
去年底小红书升级了工具“私信通”,商家可以在小红书上和用户私信沟通中利用此工具交换联系方式。
该工具支持三种合规引流方式:服务留资卡(用户点击后可以主动留下联系方式)、企微名片(用户点击后可以跳转至企微加友)、个微名片(用户点击后可以一键复制微信号加友)。
但也只有企业专业号和绑定了企业KOS的个人专业号才能使用这一工具,普通个人账号无法使用。
所以,这又回到了小红书的商业化基建层面上来。
这样的功能有利于商家提高获客和客户运营效率,但更是小红书自身提高收入的一个大工具。毕竟,首先用户认证企业号一次的认证费用就要600元。
诚然,在实现更大的商业化背后,平台也需要承担更大的合规风险。
比如,本身很多用户基于小红书平台的种草文化属性到此寻找攻略,会在该平台天然降低警惕性。
但如果被这些可能不那么正规的贷款中介广告“带偏”,被误导,甚至陷入被收取高额服务费、隐私泄漏的风险,最后延伸出一些平台更难、更严重的治理难题。这就很难办了。
不过,目前贷款中介在小红书投放广告的还比较少。
「一只互金鹅」在看到小红书开放贷款中介投放广告后,调研了多位贷款中介从业者,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表示并未通过小红书这一平台获客。
有极少几位资深贷款中介曾考虑通过小红书这一热门网络流量宝地获客,但也不是以企业号身份投放广告。
“我们并不想用中介身份来标识自己。”
“直接投广告往往并不会真的吸引到客户,反而是发表一些’钓鱼贴’,比如发表‘今天被某黑中介坑惨了’的经历附带最后找到靠谱中介的自编自导聊天记录可能会更吸引人关注。”
但用个人号吸引客户,这又陷入了不开通企业认证,即使收到了客户需求,最后却无法和客户交换联系方式的尴尬境地。
小红书,确实让各位想获客的老板们,又爱又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