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制定民营经济发展规划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除了内需不足、外需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挑战是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从国家层面来说,一直在强调优化营商环境,但在一些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办事仍然存在繁琐的手续、不合理的行政干预等问题。另外,金融服务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政府首先要保障企业的产权保护和企业家的权益保护。产权保护涵盖市场进入权、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现在很多地方还存在随意侵犯企业产权的现象,比如“远洋捕捞”行为,一些地方随意抓人、冻结企业资产等,却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产权保护和公平竞争,这两点做不到,谈其他的都没有意义。
此外,政府还要努力给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比如适当降低社保缴费率。同时,要规范招商引资行为,避免出现政府坑企业的情况出现,保障企业的基本权利。
民营企业就要放宽,让它们自己发展。电商、互联网、新能源企业等领域,民营经济就展现出了无穷的活力。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对营商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高科技数字企业,对地方政府依赖较小,因为它们有网络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这类企业主要与中央政府打交道,这与它们的监管方式和业务性质有关。这类企业如果与国家部委有较好的互动,有良好的监管环境,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就会较快发展起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都具备这样的条件。其实,城市不能盲目追求数字技术,迷失方向,各地应该根据国家战略,结合本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有侧重点地发展,形成产业生态。
民营企业要有全球化眼光,不能简单认为把产品卖到国外或在国外建厂就是全球化。要在全球配置资源,布局供应链,打通国际政企关系上功夫。很多企业不善于处理国际政治关系,往往吃了亏才想到寻求帮助,应该转变理念,主动投资法律咨询和政治关系服务等。此外,政府应放宽民营企业上市出口,同时严控上市公司质量,不能只盯着硬科技企业,消费类企业等也应给予合理的上市机会。
如何进一步打破市场准入壁垒?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招投标要公开,现在很多地方招投标只公布结果,不公布过程和分数,既然要公开,就应该公开每个投标企业的分数,并且能够接受投诉。现在很多招投标都是为某些企业量身定做的,这家企业参与投标后,就等于将其他的企业排除在外,所以在招投标上,进入条件应该进一步明确化,比如不同行业采购不同的产品,它的准入条件是什么?这些都应该规范。
应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规划,每五年搞一次规划,把这个规划公布于众。法律和政策之间是有差别的,是应该相互补充的。因为五年规划中的政策是由政府来制定的,也是由政府来执行的,等于让政府自己约束自己。比如,当地的民营经济要达到多少的发展速度,哪些产业要有优势企业出现,这些都可以列入当地政府的考核之中。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