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提振消费,创新引领 谱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专访中国经济学家、北京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教授
《祖国》/张帅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党和人民重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发展之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等。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一系列主要目标任务的安排,既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并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体现了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近日,本刊记者张帅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相关热点话题采访了中国经济学家、北京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教授。
滕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提出上述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与可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既是稳就 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并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突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体现了在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背景下,加大稳就业力度的要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目的在于通过各项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实现这些目标很不容易,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注重目标引领,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强化系统思维,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打好政策 “组合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您认为这一目标如何平衡短期稳增长与长期结构性转型的挑战?
滕泰:提振消费被放在所有经济任务的首位,值得肯定。但3000亿元的消费补贴,在财政支出结构上低于预期。建议促消费的补贴资金总量规模达到万亿元以上,进一步助力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滕泰表示,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决策观念已经开始转型,提振消费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接下来,制定财政预算还应当彻底摆脱“重投资、轻消费”的传统观念。建议尽快扩大提振消费的财政资金规模,除延续“两新”政策撬动消费外,可以给中低收入者发放通用消费券,使促消费的受益商业渠道更广泛,扩大行业覆盖面、人群范围,全面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滕泰分析,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货币政策表述的先后顺序值得关注。首先,提出货币供应量要跟经济增长和物价总水平一致,意味着政府将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同时又强调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这是一个新提法。此外,《报告》将稳定人民币汇率放在了相对靠后的位置进行表述。
滕泰还分析,这说明对中国而言,经济增长、物价就业、资本市场与房地产的稳定,这些跟14亿中国人、所有企业相关的目标更为重要。汇率影响的是对外出口或投资的部门,首先强调国内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来保汇率,因此预判,未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少受一些来自汇率等外部指标的掣肘。
“总体来讲的话,我觉得财政政策要更好的发挥作用,关键不在总量,而在结构,就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投资效益,坚决防止低效和无效投资,所以,当前中国的内需不足是结构性的内需不足,一方面,有大量的低效和无效以及过剩的投资,另一方,面消费严重不足,无论是4%的赤字率也好,还是赤字规模5.66万亿元,以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等等,和这些数字相比,3000亿元以旧换新促消费的资金支出占比太小了,即便是在1.3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当中占比也小。”滕泰表示。
滕泰同时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提振消费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经济工作的首位,所以,在预算上应该有相应的体现建议,建议进一步提高促消费的财政资金支出规模和比重,减少低效和无效投资,才能更好的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
为实现5%左右这一目标,财政政策(如赤字率提高至4%、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与货币政策(如降准降息)将如何协同发力?
滕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中央自2009年后时隔多年的再度重提。当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跟2009年应该不大相同。彼时,信贷投放主要是通过房地产市场扩张、基建项目、企业投资进行释放,而今这些领域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增速跟过去不同。
滕泰还表示,要探讨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通过推动资产价格的稳步、健康的上涨来促消费,创造财富效应,推动经济正向循环。这也是2009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当局以及2013年来日本货币政策成功探索出的一条传导机制。可以期待,通过新的传导机制,中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对于稳增长、保持资产价格的稳定,促消费等等起到更好的作用。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如何发展?怎样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滕泰:我觉得要发挥市场和商业的力量,发挥民营企业的力量。无论是不久前的deepseek的创新,还是宇树科技机器人的创新,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两个创新企业的企业家参加了2月17日上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民营企业真重视真关心真支持,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信心和全新动能。这次座谈会传达了对于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创新驱动的必要性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包括数字经济在内的各种创新产业,它跟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函数不一样,它遵从是创新函数的这个规律,创新函数是我在软价值经济学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规律,也就是说投入和产出它不是正相的关系,而是个概率关系,有可能很小的投入,有很大的产出,就像deepseep也可能有很大的投入,有很小的产出,就像我们很多国有的科研院所,用几千亿元或上万亿元的资金投在人工智能领域里面并没有产生像deepseep这样好的效果。加快推动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各种创新产业的发展,核心是从政府作用来看,不是给各种补贴,而是创造一些像类似于硅谷、杭州这样好的创新环境,创新的这个角色和主体可以交给市场和商业。”滕泰表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