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4月8日,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推动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加强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向提振消费方面发力,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保护优先、问题导向和强化管理的原则,青岛市城市更新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其中,青岛市南区历史城区(中山路、大鲍岛、馆陶路等)保护更新工程覆盖约28平方公里,涉及建筑修缮、业态升级、文旅融合等。图为青岛老街区新貌。(图片由CNSPHOTO提供)

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行业新闻 第1张

给予定额补助

根据通知,两部门将通过竞争性选拔,确定部分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特色突出的城市,在城市层面探索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建立资金、用地、金融等各类要素保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中央财政将按区域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城市给予定额补助。通知明确,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工作的范围为大城市及以上城市,共评选不超过20个城市,主要向超大特大城市以及黄河、珠江等重点流域沿线大城市倾斜。

其中,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8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0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直辖市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资金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分年拨付到位。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实施城市更新重点任务,总结推广城市更新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遴选了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并编制了《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集(第二批)》。

据介绍,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名单(第二批)共分为既有建筑改造类、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类、完整社区建设类、老旧街区改造类、城市功能完善类、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类、城市生态修复类、历史文化传承类等八类典型案例,共有41个项目入选。

专家认为,目前城市更新进程或将迎来全面提速。中央财政资金将着重投向民生属性与公共属性最为突出的领域,并与地方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力量共同发力,实现“1元中央资金带动8倍至10倍投资”的杠杆效应。

推进城市更新

通知提出,力争通过三年探索,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进一步提高,老旧片区宜居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通知明确,资金支持方向主要为城市更新的样板项目建设和机制建设。其中,在城市更新重点样板项目方面,一是城市供排水、燃气、供热等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和经济集约型综合管廊建设;二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等;三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筑垃圾治理、综合杆箱、危旧桥梁、机械停车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四是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小区、口袋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等既有片区更新改造,注重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娱乐等一体打造,加强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市更新机制建设方面,包括项目储备和生成机制、资金安排和筹措机制、用地保障和审批机制。其中,通知提出,建立有利于统筹用好财政、金融资源的机制,财政资金方面,充分运用好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其他政府性基金预算、国资预算等,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效能;金融支持方面,探索优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此外,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

此外,通知还提出,各城市要按照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原则,突出本次城市更新的重点内容,聚焦城市老城区,集中打造城市更新的样板项目,形成样板片区。同时,应与现有支持政策做好统筹衔接,具体项目上不得重复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车购税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其他渠道中央资金,防止交叉重复。

各地也在积极部署城市更新建设。比如,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前不久印发《关于规范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从计划、规划、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多方面规范城市更新的实施、保障存量项目顺利推进。意见提出,在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分区规划的指标传导和空间管控要求,落实《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前提下,项目申报主体可以申请重新划定或者优化城市更新单元拆除范围;建立房票制度,探索城市更新项目补偿安置多元化路径;除工改普通工业以及以建设保障性住房为主的以外,审慎新增城市更新单元计划。

拓宽支持领域

据了解,2024年首批示范城市仅15个,且优先考虑超大特大城市以及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工作的范围扩大至大城市及以上城市,并新增了黄河、珠江流域的重点城市。

专家表示,自2024年以来,中央财政按区域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给予定额补助。2025年再次补助,体现了财政对城市更新的重点保障。补助标准延续区域差异化,但更聚焦老城区,补助的标准额度未发生变化,继续体现了对中西部及超大特大城市的倾斜支持。城市内部来看,2025年新增要求项目具体实施范围需集中在城市老城区。

重庆两江新区近日发布第三批两江新区2025年发展机会清单,城市功能完善及品质提升类(城市管网、公园、生态修复、市政设施)、社会事业类,总计73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61亿元。其中,城市功能完善及品质提升类包含城市管网、公园、生态修复、市政设施等项目建设,共计53个,超71亿元,加快补齐城市功能短板。

另外,通知支持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宽。2025年除了继续重点支持地下管网更新、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外,也加强了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向提振消费方面发力,资金支持方向扩大。与2024年较大不同点是,2025年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城市更新的样板项目建设和机制建设两个方向,除了样板项目,中央资金可用于项目储备和生成机制、资金安排和筹措机制、用地保障和审批机制三类机制建立过程中的相关支出。(依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