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存款利率下调,3年期存款利率告别“2字头”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清明小长假刚过,小编打开手机银行App瞅了一眼理财收益,瞬间瞳孔地震!平安银行3年期存款利率居然只有1.65%?!这收益率,还不如三年前余额宝的收益高啊!评论区直接炸锅,一堆网友吐槽:-存钱都存穷了?--这是逼着我们去炒股吗?-其实,从2023年开始,存款利率就开启了-降降降-模式,到2024年4月,终于迎来了一个标志性时刻:继六大行去年三度降息后,平安、南京、江州农商行等一票银行集体把3年期利率压到了2%以下,曾经被认为是-无风险收益堡垒-的银行存款,正在加速瓦解。
还记得2020年的高光时刻吗?那时候某些城商行5年期存款利率能达到4.8%,妥妥的-躺赚-啊!根据中国货币网的最新数据,截至4月15日,全国50元起存的3年期定期存款平均利率已经跌到了1.8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个基点。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江西江州农商行5年期利率竟然只有1.47%,比3年期还低了0.01个百分点!这种利率倒挂的现象,难道暗示着银行对未来资金成本的某种预判?
邮储银行研究部娄飞鹏研究员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不是银行想不想降的问题,而是降不降得动的问题。
-看看六大行2023年的财报,工行净息差收窄到1.61%,建行更是跌破了1.5%的警戒线。
这意味着,银行每吸收1万亿存款,利润空间比五年前少了近200亿。
农行副行长林立业在业绩会上算了一笔账:LPR每下降10个基点,整个银行业利息收入就要蒸发800亿元,而今年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还得再-让利-3000多亿。
估计有人会问:央妈不是有降准降息的大招吗?为啥不直接出手帮银行一把?其实,这背后的政策考量远比我们看到的复杂。
这不,特朗普4月10日宣布对华-对等关税-政策,把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100%,直接给中国出口企业来了个-背刺-。
财信证券分析师张雯婷连夜赶出来的研报指出:-全球贸易壁垒每升高1个百分点,我国货币政策宽松窗口就会提前15天打开。
-这种外部压力加上内部需求的双重挤压,让4月18日国常会-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表态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在上海陆家嘴的某个银行网点,理财经理小王最近嗓子都快冒烟了。
自从南京银行3年期利率从2.31%降到2.20%,他每天都要跟至少二十多个客户解释啥叫-净息差管理-。
-有个七十多岁的大妈拿着存折问我,为啥五年期利息比年前存三年的还低?-小王无奈地拿出手机里的培训课件,-我只能指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图跟她说,现在全球都在拼谁能更快降低资金成本。
-
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一辆高铁,那存款利率就像轨道上的减速带。
当高铁需要加速冲刺的时候,适度降息可以减少储蓄的-磁力-,让更多资金流入消费和投资的-动力舱-。
央行调查统计司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了8.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了1.3万亿。
这1.3万亿去哪儿了?看看最近国债发行秒光、REITs产品申购火爆的场面,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面对利率持续下行的现状,咱老百姓该咋守住自己的钱袋子?小编走访了几家机构,总结了三条路子:对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5年期储蓄国债2.57%的利率虽然比以前低了,但仍然是-保本阵营-的最后高地;愿意承担一定风险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中证红利指数,这个指数包含了煤炭、银行等高分红龙头企业,过去三年平均分红收益率达到了4.2%,妥妥的-类存款-选择;最后,对于那些嗅觉敏锐的投资者,早就盯上了-新质生产力-的风口,毕竟在浙江某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洽谈会上,地方政府贴息后的实际贷款利率已经降到了1.8%,比大多数银行存款利率还低。
站在2024年二季度的门槛上回望,这次利率调整绝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
从江苏某光伏企业以2.99%的利率拿下百亿绿色贷款,到贵州数据中心项目获得LPR减60个基点的专项融资,低利率环境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
或许不久的将来,当海外投资者羡慕我国5G基站密度的时候,会突然发现,正是这些-消失-的存款利差,默默地浇筑着科技创新的基石。
毕竟,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来都是实体经济的浪花决定着金融河床的深浅,而不是反过来。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