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税,似乎是目前化解中国经济困局的一个选择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1、房地产业下行的影响。

遗产税,似乎是目前化解中国经济困局的一个选择 消费社会 经济 遗产税 行业新闻 第1张

中国经历几十年房地产牛市之后,为了化解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粗放发展方式,在国家、全社会的努力下,终于扭转了房地产只涨不跌的预期,房地产业进入调整周期。

应该说,原来的房地产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一方面贡献了巨额的土地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房地产拉动了金融、钢铁、水泥、其他建材、家具、电器、五金等等各行各业的繁荣。

房地产业进入调整周期之后,中国似乎还没有哪个产业能马上替代,因此,整个经济真正进入转型升级的周期,这次不是说说,而是必须转型。

房地产下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之所以巨大,因其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深刻影响相关联的各行各业。

2、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似乎应该转变。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引擎,投资、外贸、消费三架马车中,中国早期发展主要依赖外贸,近些年主要依赖投资,消费对GDP贡献一直处于相对低位。

投资拉动,其中有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包括海外基建)、军工投资、水利投资、5G投资等等。经过多年投资,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第一的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网、高铁、地铁、5G网络等等,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但是,依赖投资拉动经济也逐渐需要转变。一方面是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发挥作用,比如把三线城市都建设地铁,是巨大的资源浪费,社会经济效益是负的。另一方面,是投资资金的问题。中国式大基建需要的巨额资金哪里来?原来主要依靠土地财政和政府债务支持,现在,这两个钱袋子都有些力不从心。土地财政不提,到2023年5月,中国的中央和地方国债合计达到63万亿,是2022年GDP的52%,再依赖发债投资的模式似乎会快速加大债务负担,而中国还没有美国的全球自由铸币权。

中国经济希望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转换增长引擎,外贸先不提,投资引擎将转换为新兴产业投资(新基建),而不是老基建投资。

但是新基建投资也面临财政资金来源的问题。

因此,共识是中国必须启动消费引擎,让消费内循环成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

我们看一下数据,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经济数据,美国2023年5月储蓄率达到4.6%,为2022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说明美国人经历了疫情,对未来更为谨慎,也开始存钱了。

根据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储蓄率33.47%。2021年储蓄率31.39%。2022年底,境内住户存款121.21万亿,比上年同比增长17.3%。

中美储蓄率的巨大差异提示我们,经济的长期发展需要消费引擎的持续强韧。

同时,这些数据也提示我们,为何中美储蓄率差异如此巨大?长期以来,有很多人做了对比研究,有部分原因指向两国养老制度差异等等。

从人文上看,中国人天性比西方人保守,更勤劳节俭。也就是喜欢存钱。

美国人,西方人不喜欢存钱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违反利己天性。

所以,美国人储蓄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基础性社会制度设计就是遗产税,否则,西方几百年历史,如果一直富者永富,西方社会早就崩溃了。

我们看看西方的遗产税设计。

世界上征收遗产税的国家有很多,其中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这么干。

在美国,遗产税是由联邦政府征收的,适用于超过110万美元的遗产。税率从18%到40%不等。

在英国,遗产税是由英国政府征收的,适用于超过325,000英镑的遗产,税率为40%。

在法国,遗产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的,适用于超过1,800,000欧元的遗产,税率从5%到45%不等。

在德国,遗产税也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的,适用于超过26万欧元的遗产,税率从7%到50%不等。

在日本,遗产税是由国家政府征收的,适用于超过3亿日元的遗产,税率从10%到55%不等。

在加拿大,遗产税由各省自行制定,税率和免税额度各不相同。

在澳大利亚,遗产税是由州政府征收的,适用于超过40万澳元的遗产,税率从0%到16.5%不等。

总的来说,征收遗产税的国家都会根据遗产的价值和继承人的关系来计算税款,但具体的征收方式和税率会因国家而异。

在很多国家,捐赠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这是外国富豪普遍乐于捐赠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美国富豪的捐赠税收优惠主要包括:

1. 慈善捐赠扣除:美国联邦税法规定,个人或企业向慈善机构捐赠的款项可以在个人或企业所得税申报时扣除。具体扣除额度取决于捐赠金额和捐赠对象的类型。

2. 赠与税豁免:美国联邦税法规定,个人每年可以向其他个人赠与一定金额的财产而不用缴纳赠与税。此外,对于向慈善机构捐赠的财产,也可以享受赠与税豁免。

3. 遗产税减免:美国联邦税法规定,个人在去世时留给慈善机构的遗产可以享受遗产税减免。具体减免额度取决于捐赠金额和捐赠对象的类型。

因为没有遗产税,中国富豪可能是世界上活得最舒服的一批人了,他们的后代可能一直富有,形成巨大的社会阶层分化。

第一,他们一般不像工薪阶层一样,每月交税。

第二,他们随心所欲的花钱,没有社会责任感,他认为钱是自己的,主动回报社会的富人很少。

第三,中国富人一般受到尊重,只是因为社会对钱的崇拜,甚至有人认为富人的道德水平比一般人高(这样的奇葩很多)。

回到经济发展引擎问题,目前,中国经济重回快速增长通道,需要:

第一,新的财政资金来源,这是投资所必须的,光靠发债肯定不行;

第二,转换经济引擎,让消费内循环替代投资成为第一引擎。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房地产牛市,使得大量的国民财富聚集在房地产上。国家层面也试点房产税,期望地方财政从土地财政为主转化为财产税为主。为了促进消费,近期国家开始降低存款利率,期望把居民存款资金赶入实体经济投资或者消费。

征收房产税非常有可能刺破房地产几十年形成的泡沫,给经济造成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但是,如果中国开征遗产税,虽然遗产中比较大的比重是房产,但是,这是一个以数十年计的缓释方法,好处是明显的:

第一,树立按劳取酬,而非按投胎取酬的社会基础观念;减少社会坐享其成的群体,不让富者永富;

第二,可以化解社会贫富继续拉大的矛盾,防止阶层固化,有利于保持社会公平;减少社会性炫富造成的不良风气;

第三,可以促进富人和中产阶层消费;

第四,可以防止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下跌;

第五,可以借鉴西方,鼓励捐赠,给予税收优惠,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

第六,有利于个人财产清查,防止腐败;

第七,可以配合以相关制度,控制资本外逃;

比较重要的是,开征遗产税,取得新的财政资金来源支持投资,并且可以促使消费内循环成为第一引擎,能促进中国经济重回快速增长通道,似乎是目前化解中国经济困局的一个选项。

最终,大家会认识到,人生在世,赚钱攒钱不是第一要务,因为钱只是社会的一个工具,来自于社会,也应归还于社会。

财富是社会的,不是自己家族世代永承富贵的手段。

促进社会金钱观念,从小家财富观到社会财富观。

目前看,在一定起征点之上开征遗产税,有百利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