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增速超12%,而经济增速却不足5%,中国是否掉入流动性陷阱
货币增速超12%,而经济增速却不足5%,中国是否掉入流动性陷阱
中国目前广义的M2货币增速已经超过了12%,广义货币余额直逼300万亿人民币,这一货币增速和余额是远超美国的,但令人奇怪的是,我们既没有出现美国那种历史罕见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出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多数人反而对于经济的发展信心不足,社会消费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整个工业生产水平也处于萎缩状态,那这种现实与货币增速的反差是否意味着中国掉入了流动性陷阱呢,如果是的话,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看下。
流动性陷阱
首先,流动性陷阱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经济增速的幅度与超发货币的规模逐渐失去了关联,因为从西方经济学角度来看,货币的超发一定会刺激经济快速反弹,因为普通民众手里的货币多了必然会带动消费的增长,进而拉动经济的增长。但这一理论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并不适用,这里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流通模式不同
第一,中国超发货币和欧美超发货币的流向不同。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在使用超发货币模式刺激经济的时候,主要是想方设法将超发的货币直接发到老百姓手上,而普通民众手里有了多余的资金自然就会消费,但中国却不一样,中国基本不会将钱直接发给普通民众,央行超发的货币首先会流向地方政府,央国企,事业单位等等,然后再通过政府的投资,央国企的基建,房地产开发等渠道向下流向普通民众手里,但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资金是到不了普通民众手里的,至于为何,相信大家心里都明白。
城镇化基本到头
第二,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65%,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的增量红利已经基本结束,未来将是以存量房为主的时代,而中国刺激经济的方式往往又总是通过房地产,公共基建来逐渐向下传导,当买房的人变少或者房地产泡沫开始被刺破的时候,央行超发的货币到建设段就已经基本结束了,下面没有接盘者,也就无法实现资金的流通了,自然就会导致无论超发多少人民币,多数民众依旧不会明显的收入增长。
负债过多
第三,中国的居民财务杠杆已经基本加到头了,已经几乎没有空间通过借钱的模式来继续贷款买房,买车,消费了,在过去的30年,中国居民的平均杠杆率从不足5%一跃达到80%以上,而随着居民杠杆快速扩大,房价也在快速上涨,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近三四年买房的人全部被套死,除此之外再无力加杠杆消费,普通民众没有能力继续借贷也是资金无法继续流动的重要原因。
泡沫刺破
其次,要想解决目前的流动性陷阱,也不是没有办法,就看管理层敢不敢实施而已,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模式,主要有两点值得借鉴:
一点是我们将超发的货币的模式从把钱发到政府和央国企手里转变为直接发到普通民众手里,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很多人的燃眉之急,还可以将钱直接转换为消费,从而快速拉动经济增长,但这会牺牲很多央国企的利益,阻力一定会很大。
另一点则是税制,这是解决贫富差距的有效方式,我们现在的问题是2%人掌握了98%的现金财富,而且这个数据还在扩大,要想逆转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遗产税,房产税等税种将部分财富转移到国家手中,然后再通过普惠福利的方式解决教育,医疗等大额花费问题,而老百姓一旦没有了教育,医疗等刚需花费的担忧,那就会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出来消费的,最终就有可能解决流动性陷阱问题。
税制改革
最后,中美关系也影响着流动性陷阱,因为美元是他国货币价值的锚,当美国加息的时候,世界资本会流向美国,这样会变相导致他国资产价格下跌,而资产价格的下跌就会让投资预期变弱,从热衷于投资转向热衷于的储蓄,进而限制了资金的流动,所以,短期之内只有等美元加息结束,才会逐渐结束这种流动性陷阱,届时,中国的核心资产可能会迎来一轮价格上涨的机会。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