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雷
招商银行被自己挑选的雷炸了!
今天的视频比较长,因为事比较大,你在银行买一个产品想实现资产增值,但是有可能面临血本无归,这个事情一发生就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吧!今天这个故事发生在招商银行身上,就是招商银行,中国最佳的零售银行。所以这事就格外的引人注目。
值得时间长去说,招商银行最近因为它代销的一款产品:五矿信托鼎兴系列的信托计划爆雷,而备受质疑。这个产品一共15期,成立在2021年的3月到6月之间。这个系列产品是五矿国际信托来管理,由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营业部进行代销。
我们查询了招商银行代销的产品电子合同之后,发现这个系列产品要求投资者是100万起购,持有期限是12个月,这个门槛没有做结构化,跟私募一样,应该说起点非常高。选择鼎兴1号和2号这两款产品的投资者,如果投资金额在100万到500万之间,业绩比较基准是5.8%。如果投资金额在500万以上,业绩比较基准为6%,大家理解什么意思吧?
那么统计了一下这系列产品除了5号募集金额是470万之外,其他的各系列的产品,每一期募资大概在1.5亿到两亿之间,整体规模是25个亿。截止到今年的6月18号,五矿信托鼎兴系列所有产品已经全部到期,然而多个产品出现了逾期的情况,这个变故把投资者给打蒙了。
很多人不淡定了,一部分投资者包括米哈游公司,就选择起诉了五矿信托违约,还有一部分投资者是认为招商银行代销信托的产品存在违规的行为,对招商银行的不审慎提出质疑,就是说谁卖给我产品的我就找谁。据时代周报的报道,多名投资人声称选择购买五矿信托鼎兴系列产品的时候,招行的客户经理是这样说的:招行销售的信托产品从未出现过任何问题,没有风险,留给优质客户。用这些话术诱导大家购买这个信托产品,但是后面没有过硬的风控措施。
除此之外,这个产品在最初的招商银行的APP上,它的界面描述是基金,但是在2022年5月又修改了产品的信息,删去了基金两个字,增加了对于房地产融资类产品的解释。
我们也查询了基金业协会公示的私募基金备案,在五矿信托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当中并没有找到这个产品的备案,基金募集产品必须有资质。如果一个私募基金产品没有备案,你是不具备募集权力的。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就是你连车票都没有,但是已经做了好几站。那么这是招商银行第一次信托爆雷吗?不是2021年8月招商银行踩坑华夏幸福5个亿拉开了代销产品爆雷的开端。随后涉恒大的66个亿产品规模又逾期。经过协商最终按照延期两年兑付的方式处理了2022年的5月招商银行代销的中航651号,信托理财产品待回收的本金和投资收益同样存在逾期的风险。
那么下面我们就说说招商银行,招商银行是零售之王。近年来招商银行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接的高净值人群要求具有两年以上投资经历,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或者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
满足这个条件的自然人以及最近一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的法人单位和金融管理部门认证的投资者才有资格成为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合格投资者门槛很高吧。那么招商银行的年报也显示私人银行的客户一直在增加,也伴随着中国庞大中产阶级的扩群享受招商银行的服务,甚至是一种身份。
然而招商银行在服务高净值客户的过程当中提供的代销产品,其实我们看出来了风波不断,这么优秀,又精挑细选投资者的招商银行。为什么代销的产品会爆雷呢?因为一爆雷首先炸的就是渠道,客户道德风险都在你这边,爆雷的根本原因是房地产不行了。
从2021年开始房地产就进行了深度的调整,最后出现了大量的违约,房地产信托也受到了比较大的风险冲击,最终出现了风险项目增多的当下这种情况。其实五六年以前,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基本上就是躺赢状态。有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兜底。所有信托的产品躺着发,融资成本大概是12%-18%,甚至有的可能到20%的收益。
当时有业内人士就表示,地产商是刚性兑付,这个路线运作的非常顺畅。但是从2017年开始,在房住不炒的逻辑底下,三道红线,资管新规禁止刚性兑付,这些政策就出台了,基本就断绝了新资金,进入房地产的原有模式。随后房地产商的资金就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不断有项目爆雷,就出现了一些烂尾楼,房地产业下行,信托业首当其冲。
因为信托原来就是房地产最大的融资渠道,虽然部分信托公司,会把本质仍为刚性兑付的产品,包装成权益类融资的形式,这就是名股实债。但是在两压一降的政策高压下,以房产信托为代表的,融资类的信托资产,是大幅的压价。至于在资管新规后,仍冒险选择投向地产领域的信托产品。
很多人认为,能安全着陆的是少数。选择这些产品的投资者,可能会成为冤大头。我们已经看到结果了,在资产行为完全落地之前,大部分银行理财,其实没有净值化,大都是报价式的预期收益,就承诺保本保收益的产品。部分激进的理财经理,甚至可以把本质为非保本的,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手写到期收益金额,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在经营状态良好的情况底下,客户在理财产品着急后,侥幸能够获得理财经理承诺的收益的金额,这是因为刚性对付是行业内心照不宣的秘密,导致以前的理财经理不需要,时刻向投资者来讲清楚,产品的投资逻辑,什么资金的去向,还有收益的这个来源。就是你说买的人他觉得肯定没事?卖的人也觉得肯定没事。
所以这以前,是一个黄金产品稀缺而宝贵。但是昔日的盛况,已经一去不返。目前信托业是"去刚兑、去通道、去杠杆",它的监管在当下面临着"减脂增肌"的巨大挑战。这个挑战,回到招商银行的这款产品上,就成了时代的一粒尘埃。那么被尘埃砸中的每个人,也就如同遭遇雪崩。我们回头有机会。
·再讲一讲这款产品底层资产到底是哪家房地产公司的。
来抖音发现更多创作者。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