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财评|外资机构喊话“超配”中国 经济新动能引力无限
近日,多家外资机构发表2023年年中展望。贝莱德表示对中国股票投资保持“超配”态度,认为人工智能和全球低碳转型是中国具有投资潜力的重要主题。景顺发布报告称,中国“在起伏中复苏”。瑞士宝盛则认为,中国国有企业股票截至年底有估值上行的潜力。为何外资机构纷纷表态看好中国股票市场?归根到底,在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和中国经济新动能正逐步释放发展潜力。
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六月重回净买入态势。据统计,上半年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1833.24亿元,为2022年全年净买入金额的2倍,这一数据远超市场预期。多家机构指出,A股积极因素正在聚集,随着宏观经济层面的企稳,当下市场的交易主线正在逐渐回归业绩基本面。
从经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复苏表现出强大韧性。6月16日国常会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随着前期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物价就业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在全球经济低迷形势下,外资机构对中国的看好首先是基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中国市场具备持续向全球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条件。
从政策面看,今年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出炉,为扩大投资和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6月30日,央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7月7日,国家发改委与7家银行建立投贷联动试点合作机制,助力促进民间投资和扩大有效投资。最新数据显示,6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1,比5月上升0.2点。其中,工业、建筑业等多个分行业分项指数升幅明显。
从发展动能看,随着我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碳”目标,高新技术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潜力受到机构看好。贝莱德指出,人工智能和全球低碳转型是具有投资潜力的重要主题。摩根士丹利将大中华区半导体股票评价上调为“具有吸引力”。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3世界投资报告》数据则显示,2022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增加5%,达到创纪录的1891亿美元,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
改革催生机遇。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包括全面注册制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推动制度与全球市场接轨,鼓励优质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为资本市场发展和外资机构在华布局打开了新局面。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会议明确提出了“扩大市场准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保障体系”等要求,这无疑为海外机构持续投资中国提供了“定心丸”。
强大的经济韧性、充满活力的市场、持续推进对外开放的决心,是中国对外资机构在华投资的吸引力所在。相信随着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推进,中国的资本市场将成为更多外资机构的“必选项”和“重仓地”。(央广网评论员 李墨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