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银行出现4大反常行为,透露出哪些信号?有存款的要注意了
众所周知,国内居民普遍都爱存钱,中国居民的储蓄率达到44%,远超29%的国际平均水平。特别是在经历了3年疫情之后,国内居民存款热情更加高涨。资料显示,2022年一季度,我国新增居民存款就高达9.9万亿,每月新增存款高达3.3万亿。居民之所以爱存钱,主要是为了应对失业、疾病等不时之需。
不过,很多储户在把钱存入银行时却发现,部分银行出现了4大反常行为,而这些行为或许也透露出一些重要信号,这个信号又关系到大家手里的资金安全,所以有存款的人要注意了,避免自己的存款将来蒙受损失。那么问题来了,银行的这些反常行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又透露出哪些信号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反常现象一:银行存款利率出现倒挂
按照常理,存款期限越长,储户获得的利率就越高。比如存1年期的存款利率,肯定要比2年期的存款利率要低一些。但是,细心的储户却发现,现在很多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要比5年期的还高。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现在多数人都喜欢存3年期的定存,很少有人存5年期的定存。银行为了吸引储户存款,就把3年期的定存利率给提高了;2、由于投资市场信心不足,长期贷款很难贷出去,为了降低融资成本,银行就把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降了下来。
反常现象二: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
从2021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打破了刚性兑付,这也意味着,如果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情况,银行也不再保本保息,所有的损失都将由投资者来承担。所以,现在投资者要当心了,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比较高,但是投资风险肯定要比定期存款要高出一些。大家要考虑清楚之后,再来决定是否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反常现象三:银行阻碍提前还贷
由于现在经济不景气,提前还房贷、车贷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本来银行对于提前还贷并不是很在意。但是,现在提前还贷的人是越来越多,这会影响到银行的业绩增长。于是,现在银行不仅要对提前还贷人收取一定的违约金,而且还要预约排队,贷款人往往要等上几个月才能办理提前还清贷款的业务。
反常现象四:大额存单发行数量在减少
之前很多储户都喜欢购买大额存单,主要是大额存单的利率较高。不过,现在银行已经很少发行大额存单了,即使有银行发行大额存单,也马上就被储户快速抢完。这主要原因是:1、大额存单要给储户支付更多的利息,这无疑会增加银行的融资成本。2、现在银行连贷款都发不出去了,而储户存款流入速度在加大,这无疑会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所以,银行为了保持一定的存贷利差,也就很少发行大额存单了。
现在问题来了,部分银行出现了以上这4大反常行为,透露出哪些信号呢?对此,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方面,现在大的投资环境不好,所以建议大家在投资高风险品种时,要考虑到潜在的投资风险,否则很可能会亏掉本金。
另一方面,在经历了3年多疫情之后,国内经济还处于调整的趋势之中,不管是存款数量越来越多,还是贷款需求萎缩,都说明大家对未来的信心不足。所以,要想完全恢复2019年之前的正常状况,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来源:不执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