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浙江女子1000万存银行,三天后竟不翼而飞,银行:正常扣款
“短短三天时间,我存进银行的1000万就没了?”
2017年,吉林某银行内,一名中年女子对着银行的工作人员大吼大叫。虽然女子的行为毫无家教和礼貌可言,但并没有人出言阻止,甚至还有人为她叫好,这是为何?
一切还得从这名女子的离谱遭遇开始说起,2017年5月,来自宁波的高女士将1000万元现金,存入吉林某银行内。随后高女士就回到了宁波忙生意,谁曾想三天后一条短信让她当场崩溃。自己存入银行的1000万,竟然不翼而飞了。
怒不可遏的高女士连忙又坐飞机来到吉林,询问银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卡里的余额怎么会变成0元?可银行给出的答复,却令人气愤不已:你的钱已经被拿去抵押了,82年后再来取吧!
高女士是浙江宁波的一名外贸商人,年轻时从事外贸行业,通过自主创业当了老板,也赚了不少钱。可为什么宁波的商人,要不远千里去吉林存钱?这一切,还得从高女士意外得知的一条消息开始说起。
高女士创业成功后,手里有一笔存款不知道该怎么投资。一共1000万元,如果拿去买股票,高女士担心亏本,可就这样存在银行里,高女士又觉得浪费。
在朋友的推荐下,高女士了解到吉林某家银行,推出了一个新的存款项目。只需要将钱存入银行,就能享受5%的利息。也就是说,高女士将1000万元存入银行内,每年都能白拿十几万。有这种好事高女士当然不会错过,于是立刻坐飞机来到了吉林。
进了这家银行后,高女士便询问相关的存款项目。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的确有这个项目,不过入门资金必须达到500万以上。高女士一听高兴坏了,当即表示自己要存钱,而且一存就是1000万元。
工作人员一听高女士要存钱,立刻热情款待了一番,帮她做好了各项手续,高女士只需要签字即可。在签完字存了款后,高女士马不停蹄的赶回宁波,准备继续忙自己的工作。
可短短三天时间,高女士就收到了一条短信,短信显示高女士在吉林某银行内的存款因为某种原因被冻结。起初高女士还以为这是诈骗短信,可她内心也有些担忧,于是打开手机银行查看,没想到余额竟然真的变成了0元。
差点崩溃的高女士,又搭乘飞机来到了吉林,找到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到底怎么回事,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只不过此时的工作人员,早就没有了热情,他们冷冰冰的表示,这是正常扣款,并无违规流程。
高女士气急败坏的质问银行,什么样的正常扣款,能扣掉自己1000万?周围的群众见状也纷纷上前围观,眼看事情闹大,银行管理人员出面,表示高女士的钱被用去给某个房地产公司做贷款抵押了,因为对方还不起钱,所以1000万全部被冻结,想要解冻,至少得82年。
82年后,也就是2099年,高女士才能拿到这笔钱。这无让高女士难以接受,她一气之下选择了报警,认为银行的手续存在漏洞,她存钱的时候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要给谁做贷款抵押。
原本还理直气壮,趾高气扬的银行领导,在看到高女士报警后也慌了神。连忙表示这件事可以协商,可高女士一门心思要报警,干脆直接坐在地上等待警察到来。没过多久民警就赶赴现场,在警方的介入下,终于真相大白。可这件事背后的真相,却让所有人大为震惊。
原来这件事从头至尾,都是银行自导自演的一桩骗局。银行以高利息作为诱饵,吸引那些有钱人来存钱。这笔钱则被银行拿去当做贷款的抵押,一旦贷款方换不起钱,存款就会被银行冻结,成为银行的资产。
而抵押合同,就藏在高女士一开始办理的存款手续中。只不过高女士当时因为太高兴,并没有仔细检查合同,一股脑的签了字就不管了,没想到被银行钻了空子。
类似的案子在此之前也常有发生,该银行还被银联局罚款数十万元。可没想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家银行依旧干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如果不是高女士及时报警,或许还有更多的受害者出现。
很显然,银行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违法,属于隐瞒事实欺骗客户。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应对银行进行行政处罚,并要求银行归还客户的资金存款。
这起案件虽然到此告一段落,但笔者想象过去一段时间后,该银行必然又会继续重蹈覆辙。原因很简答,行政处罚的罚款金额,和银行获得的利益完全不成正比。银行可以多次罚款,但只要他成功了一次,就能赚到数倍的资金,或许这才是类似案件屡禁不绝的真正原因。
在笔者看来,想到真正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必须优化银行内部的管理制度。并且加大相应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这些违规违法的银行,再也不敢乱伸手。否则即便对银行进行处罚,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文中案例源自新闻报道/裁判文书,当事人系化名;图片皆(部分)为网图,与案无关;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