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可能被低估了

关于银行相对负面的新闻一直没断过。

最近就又有一个银行柜台被要求每次取一块钱的新闻出现。

银行,可能被低估了 银行 行业新闻 第1张

起因是取钱被问用途,导致客户非常不满。

类似的新闻屡见不鲜,并不是说银行柜台服务不好,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它们内控合规的要求。

大额的存取钱会涉及到洗钱和诈骗等风险,所以银行内部要求必须对客户现金来源和去向有个问询过程。

这个问询过程势必会影响到银行柜台的服务质量,当两者冲突或者柜面动作变形的时候,相似的故事也就一再上演。

一、银行到底算不算是弱势群体

很多年前,某银行行长说:“银行是弱势群体。”大家可能都会嗤之以鼻。

但老铁们仔细想一想最近的新闻报导,银行确实挺弱势的,基本没有什么正面报道,大多都是负面新闻。

比如需要身体不便的老人亲自办理业务;比如亲人去世无法取出存款;比如我们前面开头说到的取自己的钱还要提供用途等等。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银行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始终是站在对立面。

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崛起,以及马爸爸的那句:“银行不愿被改变,那我们就来改变它”。

银行的地位一落千丈,各项业务似乎都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压力。

所以,银行真的不行了吗?

二、万业之母、金融心脏并不是说说而已

不止是老百姓不看好银行,资本市场同样不看好银行,按照目前的PB(市净率)来看,整个银行业的PB只有0.5左右。

0.5的PB是什么概念呢?相对于我们可以用五毛钱买价值一块钱的商品。

五折就可以买到银行资产,可见各个投资机构对于银行业是有多么不看好。

但大家别忘了,有一种关于银行公认的说法,说银行是万业之母、金融心脏。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信口开河,而是实实在在体现了银行的核心作用。

如果我们将现金流比作是血液的话,银行就是让血液循环起来的那个心脏。

没有银行,各行各业的资金都无法流动起来。

所以,银行的收入来源是非常稳定的,只要资金在流动,银行就能赚到钱。

它的主要收入主要有两块,一块是息差收入,另一块是中间业务收入。

息差收入很简单,赚的就是贷款和存款之间的利息差,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是代销一些产品所获得的佣金,比如理财基金、保险等等。

各位老铁可能会问,既然银行的收入这么稳定,而且分红还这么高,为什么银行的估值还这么低?

三、低估值也是优势

当前银行不被看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随着利率的下降,净息差也在下降。

比如四大银行的净息差再2022年底基本还能维持在1.8%枯荣线以上,但今年上半年很多商业银行已经跌到了1.8%以下。

第二个原因是市场对于银行资产不良率的担忧。

但老铁们仔细想一想最近的新闻报导,银行确实挺弱势的,正面的几乎没有,大多都是负面的。

银行资产的不良率也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各银行也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上下文章,很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其实已经超过息差收入。

而且净息差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也已经较为有限。

还有一点,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中美“四大行”的各项指标,可以发现它们的盈利能力相近,但中国“四大行”的估值却远远低于美国的“四大行”。

光从估值来看,我们的银行业确实已经到了相对较低的位置,比如中证银行(399986)指数的市盈率只有4.8。

中证银行指数主要是由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型银行构成。

它们的背景大多为央企,这一来说明它们相对稳健,二来这部分银行也可以借着“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东风,迎来估值的修复。

目前挂钩中证银行指数相关产品规模较大的是天弘基金,它在各指数领域都有较广的布局。

如果各位老铁看好银行极度低估所带来的投资机会,或者看中它们所带来的每年稳定的分红。

那可以关注一下天弘中证银行ETF联接基金(A类:001594,C类:001595)

另外,天弘基金还组织了一个“银行,我有故事要说”的活动,参加活动就有机会获得各类奖品。

大家可以在支付宝首页搜索“天弘基金财富号”找到活动入口,或者在支付宝首页搜索“001595”或者“天弘中证银行”,进入产品讨论区,在讨论区也会有话题活动入口。

最后,很多行业一直在被误解,银行也是其中之一。

大家只在讨论有些业务必须要有本人办理的“苛刻”,却不知道银行也提供免费的上门办理服务。

大家都在指责钱被大火烧了后银行不给兑换的问题,却没注意到人民银行已经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花了一天的时间将这些破损币一张张进行了挑选兑换。

正如现在的银行股,大家都只看到了潜在风险的一面,却很少看到它们稳定的收入来源以及超低估值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关键词: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