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高度紧张的背后,我们恐怕已经养不起如此多的公职人员
此时此刻,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地方财政高度紧张的事情。
一方面是财政开支缺口持续性扩大!
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5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384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1729亿元,地方财政缺口高达37888亿元。
也就是说,今年前五个月,地方财政资金缺口高达3.79万亿元,如果按照这个趋势,那全年财政资金将近10万亿元。
事实上,根据财科院的报告,到2025年时,地方财政资金收支缺口或突破10万亿,也就是说,每年都有10万亿的财政赤字,我们正在往这个方向前进。
另一方面是高企的地方政府债务!
这已经是十分棘手的难题,同样是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高达37.65万亿元;另有专家估计,全国各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规模大约在30-50万亿之间。也就是说,光是地方政府债务,高达百万亿元。
百万亿级的债务+每年10万亿元的开支缺口!这就是当前的主要情况,不知道大家对万亿元这个单位有多少了解?
能否真理解这个数量级所代表的意义?
估计,很多人的大脑可能已经一片空白了吧?毕竟,大部分都在为了块八毛而努力节省,实在想象不到万亿元是多少钱。
总而言之,地方政府高度紧张!
所以,接下来必须要说的就是,我们恐怕已经养不起如此多的公职人员了。
现有规模的公职人员有多少?
根据媒体报道,财政供养公职人员数量超过8000万人,薪酬支出占全国税收收入的40%以上。光是想一想,就知道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这里,我们以基层县城为例。
一个县,有46个局已经不是新鲜事儿!
46个局,就要配备46个局长;一个局至少3个副局长,就至少要138个副局长;局长和副局长平均每人分管3个科室,要有552个科长、主任;每个科室在管理5人,就有2760个带编制的员工,算一下,光是公务员,这个县就要有3500人。
同样大家都知道,在8000万财政供养人群中,公务员只能占到十分之一,还有庞大的事业编、退休人员、教师、医生等,也就是说,一个县财政供养人群数量大约在3.5万人。
这还是不考虑临时工也就是编外人员的情况。事实上,编外人员数量也不在少数,加起来县级财政负责开支供养的人员数量在5万人以上。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县域人口持续萎靡的当下,一个县城实际人口如果能够50万人,就足以算是全国范围内少数的大县城了,但哪怕这个县城能够有50万人口,平摊下来也就是9养1的比例。
县城公职人员的收入有多少?
地域不同,情况也不相同,但再低,仅工资一项每月也至少有3000元。
事实上,很多地区的公务员工资都远超这个数,毕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公务员的收入已经处于社会中上等水平了,看一看统计局公布的各地很高的平均工资,这其实才是公务员的基本收入,但是在这里,我们还是3000元/月计算,那县城里面的9名百姓每人每月要拿出333元才能满足1个公职人员的基本工资开支。
每月纳税333元,意味着,这个人的税前月收入要在1万元以上。
也就是说,这个县城里面平均每个老百姓的税前月收入都要高于1万元,才能满足这个县城公职人员3000元的基本工资开支,他们还有公积金、医疗保险以及各类优厚福利待遇。
问题是,这可能吗?
当然了,账不是这么算的,因为,除了个人纳税,还有企业纳税。
所以媒体才会最终计算出,财政供养人员的薪酬支出占全国税收收入的40%以上。
但是,县城里面现在还有多少像样的企业?没有了,部分地区财政赤字原因可想而知,而且,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总需求不足的当下,我们拿出40%的税收来满足公职人员开支,是否合理?
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怎么办?
财政过好紧日子,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精简机构和人员。
之前,山西就选择了6个人口不足20万的县城开始改革试点,打破铁饭碗对县城的机构和人员进行了精简?
这里,我们以吕梁市石楼县为例。
石楼县在改革之后,全县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均减少了37.1%,行政事业单位科级职数减少11.8%,年行政运行成本减少5000余万元,其中,人员经费减少2200余万元。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县区在改革之后都能节省行政运行成本5000万元,中国有多少个县城,对应着计算一下,就会发现能节省掉多少钱。
这些钱节省出来,用于民生项目开支,或者推动经济发展,又能起到多少效果?
答案不言而喻,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欢迎关注!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