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为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支招

智库要闻 本报记者 赵姗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四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委员陈宣庆代表课题组发布了《泛珠三角区域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推动泛珠省际交界地区发展,有利于形成泛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促进泛珠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为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支招 行业新闻 第1张

报告指出,当前泛珠区域省际交界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省际间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市场体系、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开放互联。各省份在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多领域稳步推进合作。随着泛珠区域合作发展走向纵深,泛珠各省份核心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报告指出,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立足自身功能定位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融合发展。因此,各省际交界地区应发挥比较优势,“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分类建设。围绕这一发展思路,报告提出,应重点支持产城融合型、产业协作型、旅游合作型、生态绿色型等四类引领示范区建设。

围绕一个“融”字,报告除了建议加快地区间融合发展,也指出省际交界地区应主动对接融入重大区域战略。其中,粤港澳大湾区被屡屡提及,如为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报告划定了三种类型的省际交界地区,并将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广州等大湾区建设的引擎城市划分为优化合作区,为泛珠省际交界地区发展提供示范以及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