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钱了?地方财政的压力,或许远超想象
近年来,我国地方财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收入增长放缓,支出需求增大,收支矛盾突出,地方财政运行更加困难。
地方财政压力的现状
根据《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23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94885亿元,增长3.8%。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32715亿元,增长13.3%。中央财政赤字为265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为108819亿元,下降2.1%;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为9714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25039亿元,增长6.4%。地方财政赤字为7200亿元。
从收支对比来看,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2023年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4738亿元,同比增长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675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教育支出10178亿元,同比增长4.1%;
科学技术支出2021亿元,同比增长9.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256亿元,同比增长9.6%;卫生健康支出6420亿元,同比增长12.2%;农林水支出4571亿元,同比增长10.9%。
地方财政压力的原因
地方财政压力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经济增速放缓直接影响税基和税收规模。
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较2019年下降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1%,第二产业增长3.8%,第三产业增长2.3%。
从需求端来看,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3%,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7%。
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GDP同比增长2.5%,中部地区增长4%,西部地区增长3.2%,东北地区增长1.3%。
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结构正在优化调整,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传统产业和地区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财政收入难以快速恢复。
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减税降费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旨在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2022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包括留抵退税款2.46万亿元、新增减税超8000亿元、新增降费超2000亿元、缓税缓费超7500亿元。
这些政策有效缓解了企业和居民的经济困难,但也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
支出需求增大。一方面,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等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扩大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基本盘。
此外,为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还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投资,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韧性。这些都使得地方财政支出需求不断增大。
财政制度不完善。我国目前实行以分税制为主体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安排,中央和地方各自承担相应的收入权和支出责任。
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中央收入过多、地方收入不足;中央支出过轻、地方支出过重;中央转移支付不足、地方债务过多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地方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加剧了地方财政压力。特别是一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税源匮乏、转移支付不足、债务负担重,财政困难更为突出。
地方财政压力的对策
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中央对地方的重要财力支持,也是调节地区间收入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困难程度,合理确定转移支付的规模、结构和方式,优先保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转移支付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同时,应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规范转移支付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资金挪用、滥用和浪费。
2、扩大地方政府合理举债空间。地方政府举债是一种合理的财政融资手段,可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增长。
应根据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和地方债务风险状况,适度增加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和品种,提高债券发行的效率和灵活性,拓宽债券使用范围和融资渠道。
同时,应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监督,完善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防止债务违约和系统性风险。
3、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效率。在财政收入受限的情况下,应通过优化支出结构来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应坚持以民生为本,优先保障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支出需求,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加大科技、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力。
4、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创新。财税体制改革是解决地方财政压力的根本之策,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应深化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改革,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和支出责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相统一的财政制度。
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加地方税种,扩大地方税基,提高地方税收的自主性和稳定性。
应创新地方财政收入方式,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元化融资模式,增加地方财政的非税收入。
总之,地方财政压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和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