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曝光才知道真相!难怪财政总吃紧,原来钱就是这样被花掉的
不久前,《焦点访谈》的一期节目播出后,在网上迅速引发广泛讨论,甘肃省榆中县这么一个小县城,年入6.7亿,却有超过12亿的债务负担,虽然面对财政困境但仍斥资9亿多建设了一个天价公园。
这个公园占地2.2万平方米,仅一座桥梁的建设费用便高达700万。试问县政府能够投资9亿多用于公园的建设,为何难以支付3000万的过渡费用?
刚刚走出贫困的这个县因追求外在形象而再次背上21亿的沉重债务。公园虽然已经完工7年,但由于某些细节问题,有几扇窗户验收未通过,至今仍未对外开放!它被命名为“市民公园”,但事实上,它位于离市中心很远的地方,很少有市民前来。
7月31日的焦点访谈使甘肃省兰州市的榆中县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这个刚刚脱贫的县级行政单位,为何要投9亿巨资建设公园?这些资金是如何筹集的?
虽然这座公园被命名为“市民公园”,旨在为民众提供休闲空间,但它实际上远离了市民的生活圈,距离老城区还有约5公里,大多数老人和孩子都很少去那里。而那些附近新建的楼盘,大部分也是空置状态。这样一个远离市民的“市民公园”可能会引来外界的质疑和嘲笑。
记者随同工作人员参观了这座被誉为“豪华”的公园,它的内部装饰让人感到震撼。门口就是一个能够容纳1200人的大剧院,跨越两层;三层则是一个“城市建设体验厅”,市民可以在这里看到未来城市的规划蓝图。
但考虑到这里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且位置偏远,真的有多少人会特意前来观看演出或了解城市规划呢?更进一步,公园还设有“应急指挥中心”,一块近160平的屏幕屹立其中。工作人员介绍说,发生灾难时,相关部门可以在这里联合办公。尽管它的实用价值还有待商榷,但从外观上看,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榆中县的市民看到这宏大的建筑,普遍猜测其建造费用绝非小数,如此规模真是“令人目瞪口呆”。仅仅剧院的设备费就高达1300万,体验厅设备近2100万,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也耗费了270万。累计下来,这些设备已接近5000万。
而公园入口处那秦汉风格的大门要价239万,一座外观普通的桥梁却由珍贵的汉白玉制成,造价接近700万,相当于一个二线城市的大户型房屋和豪车。
最为惊人的是,虽然榆中县位于水资源匮乏的甘肃,但为了公园的景观,大量的水都被引入公园,再加上蒸发损失,需要持续注水以维持其景观,这样的绿化费用高达6600万。
但背后的真相是,尽管榆中县如此慷慨,实际上它在2019年才刚刚脱贫,2023年的收入为6.7亿,而债务支出高达12亿。面对如此紧张的财务状况,它仍然投资巨资建设公园,这些资金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这是2016年政府与企业的重点合作项目。榆中县政府与甘肃四建成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但在公园的初期建设和运营中,榆中县并未出资,而是全部由甘肃四建出资。这意味着榆中县每年不仅要偿还建设费和额外的利息,还要支付公园的运营费用。从2019年的5000多万到2039年的1.8亿,累计达到21亿。
面对如此沉重的债务,尽管官方称其为民生工程,但是否真的能够保障市民的权益呢?当记者提及这一疑问,榆中县的官员回应称,他们将寻求国家、省、市的政策支持以确保民生。但实际上,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公园,而依赖政策资金来支撑基本民生,显然是“舍本逐末”。
此外,与群众交流后,记者得知事实并不如官方所描述。七年前榆中县开始的棚户区改造直到现在仍未完成,很多居民无法返乡。原本应当支付的每月400元过渡费从2022年开始便停发。而承担这些工程的“榆中建投”显然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当记者询问解决方案时,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却表示“尚无明确方案”。
9个亿的公园说盖就盖,3000多万的过渡费却拿不出来,其实这早就不是榆中县第一次做“打肿脸充胖子”的事了。
2019年,榆中县因修建两座28米高、145米宽的仿秦汉风格古城门而被国家住建部点名批评。该项目耗费了高达6200万元,而那时榆中县刚结束贫困状态。尽管住建部对此表示了强烈不满,但榆中县似乎并没有真正反思,因为他们近期的“市民公园”项目规模甚至更大,投资更多,背负的债务也更长时间。这样的投资策略使得榆中县即使摆脱了贫困标签,其实际经济状况仍然困难。
真正的民生项目应当与民心相连,不应为了短暂的形象而牺牲长期的利益。只有当投资真正反映出对民众的关心,每一分钱都能产生真正的价值时,这样的项目才能被称为“民生工程”。
对于榆中县的这种投资策略,你怎么看?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