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季报】持续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Q2中国财政运行
报告执笔人
■汪红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摘要
■2023年二季度,受财政收入基数效应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仍保持原有季节性增长轨迹,使得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缩小。因房地产商品房销售下降,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减少,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叠加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扩张力度弱于去年同期,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增发量低于再融资债券增发量,导致政府性基金支出持续萎缩。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逆差缩小,两本账财政收支逆差占GDP比重缩小。
■2023年二季度全球经济去通胀效果持续显现,我国名义GDP增速低于实际GDP增速,实际GDP环比增速低于预期,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财政支出进度特别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进度滞后于去年同期,总体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暂时有所缓解;下半年美联储利率政策等待调整,我国税收增长速度将继续回落,保持或扩大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力度难度加大,下半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增收任务十分艰巨,局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仍有隐忧。
■目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美国和G7国家“去风险化”政策干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信心波动,出口增长放缓。我国宏观政策需要适应这些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持续扩大内需。要从总量上体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实施价格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力推进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提振经济外循环信心;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管理,提高专项债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防范财政困难地区财政风险。
目录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恢复性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减少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同比增速上升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减少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增长放缓,政府性基金支出持续萎缩
(一)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放缓
(二)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持续回落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逆差缩小,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扩张力度弱于去年同期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逆差缩小,两本账收支差额占GDP比重持续降低
(二)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增发扩张力度弱于去年同期,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增发量低于再融资债券增发量
四、我国财政收支面临的潜在风险
(一)全球经济去通胀效果显现,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二)我国物价承压,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
(三)下半年税收增长速度回落,保持或扩大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力度难度加大
(四)总体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暂时有所缓解,局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仍有隐忧
五、持续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正文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恢复性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减少
❑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同比增速上升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的数据看,2023年二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明显好转。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862.0亿元,同比增长31.7%,比一季度上升31.2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6281.0亿元,同比增长40.4%;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581.0亿元,同比增长25.0%。全国税收收入47954.0亿元,同比增长44.8%;非税收入8908.0亿元,同比下降11.6%(图1)。
2023年二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增长加快,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累计完成预算目标的54.9%,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预算目标的53.8%和55.8%,均高于去年同期(图2)。
图1 2023年二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明显提升
资料来源:CEIC。
图2 2023年1-6月份累计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进度加快
资料来源:CEIC,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减少
2023年二季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仍处于负增长状态,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情况好于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二季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降幅收窄。一季度和二季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10825.0亿元和12681.0亿元,二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速为-10.2%,比一季度收窄11.6%。
分中央和地方看,二季度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07.0亿元,同比增速-3.6%;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11674.0亿元,同比增长-10.8%;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9959.0亿元,同比增长-14.6%。(图3)
二季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仍然负增长,1-6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完成预算目标的30.1%,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预算目标的46.1%和29.2%,均低于去年同期(图4)。
图3 各个季度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CEIC,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图4 2023年1-6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进度滞后
资料来源:CEIC,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增长放缓,政府性基金支出持续萎缩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增长放缓,支出进度低于去年同期。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增幅加快;债务付息支出增速仍较高,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力度持续加大。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持续回落。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放缓
二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978.0亿元,同比增长1.0%,比一季度回落5.8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9426.0亿元,同比增长6.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552.0亿元,同比增长0.1%(图5)。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进度滞后于财政收入进度。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预算48.7%,中央政府完成预算目标的44%,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累计完成预算目标的49.5%,均低于2022年预算支出进度(图6)。
分类别看,2023年1-6月主要支出科目中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节能环保、文化体育与传媒负增长,科学技术、农林水事务、教育、债务付息、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正增长。2023年一季度债务付息支出增长15.9%,1-6月份累计增幅回落5.5%,总体上债务利息负担有所加重(图7)。
图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CEIC。
图6 2023年1-6月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进度基本正常
图7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主要分类项目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CEIC,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 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持续回落
2023年二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2156.0亿元,同比下降26.2%,较上个季度降幅收窄11.2个百分点。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499.0亿元,同比下降72.1%;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相关支出21657.0亿元,同比下降23.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11436.0亿元,同比下降25.6%(图8)。
受基数影响,2023年二季度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下降幅度远高于地方政府性基金下降幅度;6月份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出现季节性回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支出力度也弱于去年同期(图9)。
二季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降幅扩大,1-6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累计完成预算目标的36.6%,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预算目标的14.8%和37.6%,均低于去年同期(图10)。
图8 各个季度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CEIC。
图9 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
资料来源:CEIC,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图10 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进度
资料来源:CEIC,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逆差缩小,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扩张力度弱于去年同期❑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逆差缩小,两本账收支逆差占GDP比重持续降低
2023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逆差14690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逆差19716亿元,两者合计逆差34406亿元,比去年同期缩小16118.0亿元。6月份财政支出力度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和政府基金性预算差额较5月份扩大,两者合计,6月份两本账差额13591亿元(图11,图12)。
图11 2023年1-4月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差额和政府性基金收支差额累计值
图12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差额和政府性基金收支差额合计(单月值)
资料来源:CEIC。
2023年上半年两本账收支差额占GDP比重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2023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恢复,虽然两本账收支差额占GDP比重仍略高于去年同期,但已连续三个季度回落。一方面,上一年增值税留抵退税等特殊性举措暂停,全国税收收入状况较上年大幅改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受制于土地出让收入持续放缓,导致两本账收支逆差占GDP比重继续降低。2022年二季度两本账财政收支逆差占GDP比重达到阶段性高点8.9%后持续回落,2023年一季度两本账收支逆差合计占GDP比重降到5.5%,二季度扩大至5.8%,但较去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今年二季度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逆差占GDP比重分别为2.5%和3.3%,都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图13)。
图13 财政收支差额占名义GDP比重(负号表示收支逆差)
资料来源:CEIC。
❑ 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增发扩张力度弱于去年同期,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增发量低于再融资债券增发量
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看,2023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增发扩张力度弱于去年同期,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长得到控制。
2023年1-6月份累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3680.0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820.6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15313.0亿元,发行专项债券28368.0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27353.0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16328.0亿元。
2023年1-6月份累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增加1995.9亿元,专项债券较去年同期减少10816.5亿元;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3008.0亿元,比2022年同期减少11053.2亿元,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增加4036.4亿元(图14,图15)。
图14 2023年二季度地方政府置换或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上升
资料来源:CEIC。
图15 2023年二季度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加快发行
资料来源:CEIC。
四、我国财政收支面临的潜在风险❑ 全球经济去通胀效果显现,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2023年二季度新兴市场国家和主要发达国家CPI同比继续回落(俄罗斯除外),7月份美国和中国CPI同比涨幅分别为3.2%和-0.3%,通胀率下降明显。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需求不旺,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回落,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的PPI也持续回落,7月份美国和中国PPI同比涨幅分别为-7.0%和-4.4%(图16,图17)。
图16 不同国家CPI涨幅比较
资料来源:CEIC。
图17 不同国家PPI涨幅比较
资料来源:CEIC。
虽然美国经济环比年率从2022年第3季度的3.2%逐季回落至2023年一季度的1.3%,但二季度环比年率升至2.4%,同比增长2.6%,增幅高于一季度。7月份失业率维持在3.5%。为防止美联储升息导致经济衰退,美国财政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方面,美国总体的消费物价指数已回落至3.2%,PPI同比已基本见底,但服务业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仍较高,7月份为5.7%,消费物价指数中住房租金同比涨幅也高达7.8%;美国劳动市场持续紧张,劳动参与率已经基本回升至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但失业率保持历史低位,劳动工资略有回落;房地产住宅闲置率仍处于低位,住房租金和售价创新高,导致美国家庭资产净值大幅膨胀,美国家庭资产负债率仍较低,为控制通货膨胀惯性,美联储需要维持较高的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仍有时间和空间维持较高的联邦基金利率。另一方面,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占美国家庭和非营利组织资产净值的比重已经开始下降,收入端对于高房价的支持不可持续;8月份以来美国国债长短期利率倒挂有所收窄,反映了市场对美联储短期利率停止加息甚至降息的预期已经有所加强。市场普遍预期今年9月份美联储可能保持利率不变。2022年10月-2023年7月美国财政收入累计增速低于支出累计增速,财政赤字规模有所扩大,美国持续保持扩张性的财政思路,联邦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导致惠誉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的持续扩张加大世界经济、美元地位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潜在风险。
图18 部分国家GDP同比增长率比较
图19 美国劳动参与率和失业率(季节调整)
资料来源:CEIC.
图20 美国服务业消费物价指数
资料来源:CEIC。
图21 美国住宅闲置率
资料来源:U.S. Census Bureau.
图22 美国住房月租金和售价
资料来源:CEIC。
图23 美国家庭和非营利组织(HNO)资产负债
资料来源:CEIC。
图24 美联储调查经济衰退概率
资料来源:Federal Reserve Board.
图25 美国长短期国库券利率期限结构
资料来源:Federal Reserve Board.
❑ 我国物价承压,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
2023年二季度我国生产部门物价下行压力较大,我国实际经济增长6.3%,名义GDP增长4.9%,全国名义GDP增速低于实际GDP增速(图25),实际GDP环比仅增长0.8%,低于预期。分行业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存在明显的通缩现象;房地产业的名义GDP增速虽然高于实际GDP,但房地产业实际GDP负增长1.2%(图26,图27)。
分省看,共有16个省名义GDP同比低于实际GDP同比:江西、陕西、河南、贵州、黑龙江、山西、天津、新疆、河北、安徽、山东、宁夏、江苏、甘肃、青海、内蒙古。这些省份二季度名义GDP占全国比重大约为47%(图28)。
图26 中国名义GDP和实际GDP增速比较
资料来源:CEIC。
图27 中国各行业名义GDP和实际GDP增速比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8 中国各省名义和实际GDP同比增速比较
资料来源:CEIC。
2023年1-6月,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回落,中国进口原油价格连续6个月同比负增长,输入性通胀压力减轻,国内存在去库存压力,导致我国PPI持续负增长(图29)。7月份CPI同比负增长0.3%,PPI负增长4.4%。
图29 2023年1-7月中国M2、工业存货、进口原油价格和PPI及CPI同比
资料来源:CEIC。
2023年二季度社会融资新增量弱于一季度,经济增长驱动力疲软。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下降32.2%,为连续3个月下降;1-7月份累计增量仅增长1.3%,社融存量增长9.2%,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图30)。
图30 社融新增、累计新增和存量增速比较
资料来源:CEIC。
❑ 下半年税收增长速度回落,一般公共预算保持或扩大财政支出力度难度加大
2023年二季度税收收入大幅增长是财政数据的突出亮点,主要原因是2022年大力推行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基本暂停,导致二季度增值税收入大幅回升。我们在今年一季度报告中指出,今年下半年我国税收收入增幅大幅回落的可能性比较大;从目前经济指标看,这一判断仍然成立。
2023年上半年除增值税之外的主体税种增长不及预期。分税种看,2023年上半年仅有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增值税录得正增长,其他税种印花税:证券交易、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关税、消费税、资源税、进口产品消费税、增值税、出口退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环境保护税、车辆购置税、个人所得税均为负增长。如果扣除增值税,上半年其他税种合计负增长6.4%(图31,图32)。
图31 各税种税收收入累计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CEIC。
图32 税收总收入扣除增值税后累计同比负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部。
注:营改增之前的增值税包含营业税
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仍低于50,非制造业和建筑业PMI回落(图33);社会融资新增量和累计新增量均不及预期(图30);美国和G7国家加大对中国“去风险化”政策力度,我国出口增长受国际大环境限制,7月份我国制造业PMI的出口新订单分项连续4个月低于50,1-7月累计出口(美元计价)同比去年降低5%。综合这些短期经济指标看,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税收收入增幅可能大幅回落,保持或扩大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力度的难度加大,极端情况下可能影响上级财政对下级地方政府及时足额拨付转移支付账款。
图332023年7月中国PMI仍然疲弱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图342023年7月中国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和累计出口增速回落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 总体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暂时有所缓解,局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仍有隐忧
一是市场对地方债务风险的焦虑情绪有所缓解。今年一季度,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仅增长0.5%,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7%,这些负面宏观数据导致部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券和城投债的市场交易利差大幅上升。但是二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增长,6月13日人民银行通过逆回购操作降低政策利率,7月24日中央政治局经济召开会议提出“ 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收入数据和一系列政策暂时缓解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券对国债的利差基本稳定,城投债的市场交易利差已经持续回落(图35)。
图35 一年期AA-级城投债和地方债对同期国债利差
资料来源:CEIC。
二是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收窄,但仍有少数地级市财政收入规模还未回到疫情以前的同期水平。根据7月31日已公开数据统计,2023年二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一季度好转,2023年1-6月累计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收窄,负增长的地级市数量减少(不完全统计)。2023年1-3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的地级市数量为25个,1-6月为10个,2023年1-6月累计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排名靠前的包括:陕西:榆林(-15.6%,+)、浙江:湖州(-11.3%,-)、宁夏:固原(-11.1%,-)、宁夏:中卫(-6.9%,-)、山东:潍坊(-6.6%,+)、安徽:合肥(-4.1%,-)、广东:惠州(-4.1%,-)、甘肃:平凉(-3.7%,+)、安徽:马鞍山(-3.1%,-)、广东:茂名(-2.2%,-)1。少数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低于2019年上半年的收入水平(图36)。
图36 少数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低于疫情发生以前的同期水平
资料来源:CEIC。
三是地级市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畸高的数量有所减少,部分城市比重降低。2023年1-3月收支差额占收入比重大于100%的地级市数量为90个,1-6月为73个;2023年1-6月累计,部分地区的收支差额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畸高,但有一部分城市比重较1-3月份下降。如:宁夏:固原(-1777.5%,-)、陕西:商洛(-1019.9%,-)、陕西:安康(-1004.0%,-)、甘肃:陇南(-996.9%,+)、甘肃:定西(-780.1%,+)、宁夏:中卫(-770.1%,-)、甘肃:平凉(-733.1%,+)、甘肃:武威(-713.2%,+)、甘肃:白银(-641.4%,+)、陕西:汉中(-614.9%,-)、甘肃:天水(-551.6%,-)、宁夏:吴忠(-509.0%,-)、四川:巴中(-463.9%,-)、云南:昭通(-445.8%,+)、贵州:安顺(-416.3%,-)、广东:揭阳(-411.2%,+)、陕西:铜川(-403.0%,-)、广东:潮州(-402.7%,+)、云南:临沧(-398.4%,-)、广东:河源(-397.0%,+)、云南:普洱(-371.8%,-)、宁夏:石嘴山(-370.5%,-)、甘肃:张掖(-359.4%,+)、湖南:怀化(-347.6%,+)、甘肃:酒泉(-340.6%,+)、陕西:渭南(-338.8%,+)、河南:信阳(-336.9%,-)、广东:茂名(-321.5%,+)、四川:广元(-319.6%,+)、甘肃:庆阳(-313.4%,+)、黑龙江:齐齐哈尔(-309.8%,-)、陕西:宝鸡(-308.2%,-)、湖北:荆州(-306.1%,-)、云南:丽江(-298.2%,-)、广东:韶关(-285.2%,+)、湖南:娄底(-254.1%,+)、广东:湛江(-248.5%,+)、广东:阳江(-247.8%,+)、河南:驻马店(-245.2%,+)、广东:汕尾(-242.3%,+)、广东:汕头(-236.1%,+)、安徽:阜阳(-218.3%,-)等等。
四是地级市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地级市卖地收入负增长的数量有所增加,下半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增收任务十分艰巨。2023年1-3月地级市土地出让收入负增长的地级市数量为197个,1-6月为215个,2023年1-6月累计地级市土地出让收入收入降幅排名靠前的包括:青海:黄南(-100.0%,-)、青海:海南(-97.8%,-)、青海:西宁(-95.6%,-)、吉林:白城(-92.5%,+)、青海:海东(-90.8%,+)、广西:河池(-87.5%,+)、湖北:黄石(-87.3%,+)、黑龙江:七台河(-86.4%,-)、甘肃:武威(-84.3%,-)、吉林:通化(-84.1%,+)、山西:长治(-83.1%,-)、湖南:湘西(-83.1%,-)、甘肃:兰州(-82.4%,+)、辽宁:抚顺(-82.4%,+)、新疆:喀什(-82.3%,-)、湖北:鄂州(-82.3%,-)、贵州:六盘水(-80.3%,+)、广东:珠海(-79.8%,-)、甘肃:定西(-79.8%,+)、贵州:毕节(-78.7%,-)、福建:福州(-74.8%,+)。从全国范围看,2023年二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3.0亿平方米,同比负增长21.9%,比一季度降低18.4个百分点。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持续负增长,如果全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保持年初预算的规模,下半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增收任务十分艰巨(图37,图38)。
图37 部分城市地方财政收支差额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高于2019年同期
资料来源:CEIC。
图38 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跌
图39 中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支(当月值)
资料来源:CEIC。
五、持续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美国和G7国家“去风险化”政策干扰,导致企业家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投资信心波动,出口增长放缓,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我国宏观政策需要适应这些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主动调整,有效扩大内需,控制债务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从总量上体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预算支出进度。适度增加中央政府债务,控制居民、非金融企业和地方政府杠杆率过快增长。公布综合性财政赤字,提高中央政府赤字率。完善个人和企业破产制度,通过债务置换,债务展期、债务重组等多种方式化解居民债务和企业债;根据地方债偿还高峰,适时加快发行再融资和置换型地方债,积极推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优化国民经济债务结构。
二是综合实施价格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密切跟踪监测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率和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走势,审时度势降低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健康良性发展。降低房地产存量贷款利率。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范围。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力度。
三是大力推进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提振经济外循环信心。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加强全球财政货币政策协调,为控制全球主权债务规模无序增长寻找出路。对内外资出口企业用好出口退税政策;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扩大与俄罗斯、东盟、非洲、拉丁美洲贸易往来。加大力度吸引外资,落实2023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优化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环境,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大力度改善外籍人员入境旅游环境,提高入境旅游规模;扩大台海两岸人员、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和相互投资双边往来,畅通两岸要素流动,坚定和平发展信心。
四是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管理,提高专项债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根据地方财政收支进度、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扩大地方债发行规模,加快地方债发行进度。改善专项债落地的环评、土地管理等方面配套措施,使专项债既能顺利发行,又能顺利支出。加强对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做到提质增效。加大一般公共预算对基础设施融资的支持力度。放宽对专项债发行的限制,放宽对银行和其它投资者购买城投债的限制。
五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防范财政困难地区财政风险。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契机,量力而行,更加注重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财政运行安全,统筹做好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统筹中央、央行、地方政府财力,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保障财政困难地区刚性支出。
[1] 括号中的“+”表示较1-3月份累计同比回升,降幅收窄;“-”表示较1-3月份累计同比回落,降幅扩大。下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设立于2005年,原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实验室”。这是中国第一个兼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国家级金融智库。2015年6月,在吸收社科院若干其他新型智库型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更名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15年11月,被中国政府批准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之一。
本公众号独家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文章标题文字和内文文字(包含文末责任编辑)禁止二改!否则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责任,谢谢理解和配合。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