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解:政府财政压力大,民营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如何走出突围?
2023,已经过去了大半,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难受,衣食倒是无忧,吃得饱,穿得好。但是,工作越来越难找,生意越来越不好做,钱包越来越瘪了,很多人心里也是忧心忡忡。大家都期待着,国家马上出台一些好的政策,刺激消费、提振经济,让就业形势有所好转。
人才大市场
哪知道政府的困难更多,“当家才知油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政府是个大家,千头万绪,税收减少,地也卖不动了,地方财政日益拮据了。即使中国最富裕的地方政府深圳市,也因财政紧张,当地公务员早已降薪20%。广东省其他地市情况就更糟了,很多项目的工程款已经无法如期支付了,按照企业的标准来衡量,就是暴雷了。
政府拖欠项目工程款,可就苦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没有资金周转,他们的生存就更加艰难了。 正好我朋友的公司,就是给政府教育部门做信息化项目工程的。2022年的某市教育局的项目款,项目早就完工,也过了付款日期,但项目款就是拿不到分毫。多次上门催债,项目负责人还大倒苦水,对方表示去年的所有项目预付款现在都没有付款。由于财政局现在还欠账几个亿,所有信息化项目(如下表),财政局都未把款项支付到各个局账户上,他们也无法支付,但是今年一定会支付,不过支付的比例,局里无法保障,要看财政局最终的拨付情况。
费了这么大功夫,只讨了个模棱两可的空头支票:政府没钱,今年会支付部分金额,多少不确定,什么时候也不确定。有人说,政府不给,你告他吧。你别说,还真告不了他,因为当初的合同条款中,有一个条款中是这么说:"甲方付款如涉及财政拨付的,付款时间指向财政部门申请拨付时间,非指到账时间。乙方逾期提供发票的,甲方有权延迟付款,不视为甲方违约...“。意思就是说:想拖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付。很精明,什么责任都归避了。
未来几年,经济也不好到哪里去。这些中小型企业该何去何从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企业家也并不完全无能为力,当然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度过难关。
第一,降本增效,先瘦身,再壮大。在收入锐减的时候,唯有压缩成本,开源节流。在必要的时候,裁员瘦身,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公司现金流,顺利度过难关。
第二,公司聚焦,收缩战线。公司聚焦项目,聚焦业务。聚焦赚钱的项目上面,放弃资金支付有问题的项目。将资金支付困难的项目尽快处理掉,抽身出来,不要陷入其中,不能自拨。优先交付有资金保障的项目,快速交付,快速回款。如果公司有多条业务线的,只保留赚钱的业务,亏本的业务一律砍掉。
第三,向C端业务转型。政府财政困难,B端业务将会愈发艰难,向C端发展可能是一条比较好的尝试。这个思路,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并非适合所有公司。
第四,开启资本融资之路。公司要发展,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保障。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股权转换,股东可以拿出部分股权,向社会资本融资,为企业发展输血。
总之,经济低迷,很可能是未来很长时间,每个企业都是不可避免要面对这一现实情况。各个老板们务必谨记:开源节流是关键,提升自身实力是核心,好的市场机会是企业腾飞的翅膀。只要渡过难关,未来可期!